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专家:促进教师流动要以主动激励为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2-22 点击数:4721

本网讯(中国教育报消息)“梳理我国教师交流政策可以发现,越是贫困地区、乡村地区较多的省市,对教师交流的需求越高,政策力度越大,但实施起来困难越多。”在今天举办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政策评估研究室研究员安雪慧说。

她介绍,国家要求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0%,在甘肃等地对骨干教师交流的要求甚至达到了30%,而深圳珠海等地仅为5%,但贫困地区,乡村地区教师流动意愿并不强。

“一些地方利用职称、收入杠杆来鼓励教师交流;也有一些地区出台了相应的变通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评课等方式提高师资水平。但地方财力不足,教师意愿不强等问题难以解决。”安雪慧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看来,当前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生源质量已经基本达到了均衡,但少数名校集中了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使学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极大,教育均衡难以实现。

分析教师流动难的原因,杨东平认为在于城乡之间、城市学区之间差异较大。

“城乡之间主要是因为空间距离导致的教师子女教育难,家庭生活难,使不少教师望而却步。但城市学区之间,不存在距离障碍,教师流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杨东平分析,城市学区间教师流动最大的障碍是制度,教师资源归各校所有,既不是学区的也不是教育管理部门的,学校和教师流动意愿都不强。

“鼓励农村、贫困地区教师流动,要将强制性引导和主动激发相结合,以主动激发为主,在保证教师权益的前提下促进均衡。”安雪慧建议,对贫困地区来说,最好能出台国家层面专项资金政策来支持,真正让教师下得去,安下心,让薄弱地区的师生和学校获益。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41534;累计访问人数:8748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