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科学教学 > 热点话题

科学教学

    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与修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4 点击数:2588

    教学设计方案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终结性成果.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学设计的涵义本身就包括了对解决问题的预想方案进行评价的要求.通过评价,可以获取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有效性、完整性、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以此判断所设计方案的优劣,并为修改提供依据.教师也能从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设计风格.

    1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

    完成了前期分析、教学目标阐明、教学过程设计等工作,就可以编制教学设计方案了.教学设计方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叙述式、表格式、流程图式、框图式,以及叙述式和流程图式相结合、叙述式和表格式相结合等形式.但无论编制哪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都需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编制程序,以保证教学设计的规范、科学,使其成为实际教学活动中可操作的、实用的实施方案.也只有这样,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具有共同的学术交流语言.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具有以下原则[1.

    1)规范性与创新性并存.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应遵从一定的规范,例如教学目标的编写,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等等.只有规范的,才是科学的.规范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发挥理论的指导性,规范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教学设计方案又应充分反映教师的个性,反映教师的风格,体现教师的水平和处理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创新是对规范的完善和发展,规范是对创新的引领和保障.

    2)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结合.教学设计方案编制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任何一种方案的确定,都与所遵从的理论相联系.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分别指导下的设计方案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实施的蓝图,要转化成教学实践的行为,因此必须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给出教学策略,明确可操作的方法.

    3)要素分析与整体综合统一.对教学设计中的各种要素都要事先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这种分析,揭示了教学中各个要素的内涵,确定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但如果没有整合,则这些要素是分裂的,不可能产生整体的功能,更不可能达到教学系统的优化.<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中心  版权所有 ©2020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112-1号5号楼 电话:021-33728547 33728549 邮编:200042

    邮箱:mbfledu@163.com

    本网站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

    当前在线人数:17907;累计访问人数:88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