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4 点击数:2564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 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

    由于教育目的、观点、内容、方式、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美国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1)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 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设想。因此, 美国孩子具有创新精神。(2) 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美国孩子从18 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在读中小学生很多也都靠自己打工补贴自己的消费需用。(3) 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美国一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和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4) 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艰苦磨练,美国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的人们和谐相处。

    与此相反,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 做事被动、胆怯; 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懂得社会交往的技巧等等。

    (二) 中美家庭教育的过程比较

    1. 教育目的和观点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基于这种观点,美国家庭十分注重孩子从小的锻炼,把子女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观念和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观念有很大不同,中国的一些家庭教育则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父母对孩子的专注就是让他们生活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为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共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1. 教育内容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音、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在促进体力的增强方面,重点是让孩子多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在认知的发展方面,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孩子的交往、审美视野和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社会性的培养方面,教育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与同伴合作;在情感的培养方面,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涵虽然也可以分为德育等几个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涵出现不平衡的倾向,家庭教育内容狭窄,不够科学。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这部分可以应付考试,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

    3. 教育方式方法比较

    美国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而不放弃的方法进行。普遍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动手来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对孩子的放手但不放弃一般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富而不奢,美国家庭经济条件多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中心  版权所有 ©2020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112-1号5号楼 电话:021-33728547 33728549 邮编:200042

    邮箱:mbfledu@163.com

    本网站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

    当前在线人数:32747;累计访问人数:88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