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教育新闻网消息)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高等教育如何乘势而上?今天(5月11日),“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趋势”座谈会在沪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驻沪总领事和副领事齐聚上海交通大学,分享各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做法,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战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各国应通过更为紧密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中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当今全人类正面临的难题是全球性的难题,为此,我们的学生应该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体验。”座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钟杨教授,本次座谈会旨在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议题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中,邀请驻沪领事和专家学者通过对话,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美国驻沪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处长Brian Gibel发现,近年来中美两国学生交流愈发频繁,中国留学生占所有在美留学生的比重最大,甚至两倍于排位第二的印度,而上海是美籍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中国城市。“中美青年正通过这种方式,用他们自己的双眼见证两国的真实。”
近年来,上海教育的国际合作正迈入新台阶。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上海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91个,其中机构28个,项目163个。开展学历教育的机构和项目168个,涵盖研究生(30个)、本科(67个)、专科(48个)、中职(高中)(23个)等各个学段。外籍人员子女学校36所,在沪留学生总量近5.6万名。
法兰西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高校事务负责人Xavier Luce同样提到,中国学生是法国第一大外国学生群体,目前有三万五千余名中国学生在法留学,并以每年新增一万名的速度在增长。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派往中国的留学生最多,今年选派了一万多名学生赴中国留学。
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Charles Detry介绍,比利时共有11所大学,其中7所大学入选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5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所位列前100名。他表示,比利时高校近年来增加了荷兰语高校和法语高校的奖学金名额和金额,旨在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去年6月在上海交大召开的“城市公共外交与‘一带一路’国家驻沪总领事高峰论坛”的延续。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出席座谈会并致开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