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王烽:地方高校转型应避免哪些倾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5 点击数:2727

    当然,还要避免政府对试点学校的选择和认可成为地方高校分层的催化剂,使项目实施学校成为一种“身份”,成为试点高校与其他学校的壁垒。成功的典型首先应得到社会、企业、学生的认可,政府的认可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只有开放试点学校资格申请门槛,通过评估等过程管理方式推进试点工作,才能避免形成不公平竞争、不伤害多数学校的积极性。

  以政府转型带动高校转型,避免对高校管得更细

  地方高校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角色,大众化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多样化。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进程要远远落后于大众化的速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高校管得过细过死”这个世纪难题没有解决。转型发展是把高等教育推向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契机,本科教育发展实际上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或者是更丰富的办学形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是应用型本科成为僵化的“一类”高校。

  在高校转型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政府自身的转型。只要有足够力度的政府简政放权,最大限度激发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下,灵活多样的高等教育体系就会水到渠成。政府在转型中的核心角色是制定规则,形成地方高校之间新的竞争秩序,让应用型高校在新规则下成为胜出者。《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对转型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分类评估办法,可以看成是沿着这个方向的努力。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对高校的过细控制并非只是原来的管理和评估,有形无形权力、资源的分配方式是关键。分类管理、分类评估,都要以简政放权为基础,要避免由此对学校管得更具体。

  尊重教育规律,避免急于求成

  如上文所言,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改革,要理顺多个层面、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清权责边界。改革进程中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主要的制度障碍不克服,即便靠一时机遇和特殊政策取得一些成绩,也容易昙花一现。对于地方政府和高校来说,“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策略,有可能与尚未转变的教育政绩观相结合,实践中急于找“抓手”、竞相找典型、急于出成绩。实际上,越是这样“催生”出的典型,越不具有示范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试点高校都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成长规律,把每所试点高校的转型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好,扎扎实实地推进每项改革、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只要让学校焕发生机、让学生得实惠、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得实惠,是不是作为典型和示范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烽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6164;累计访问人数:6300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