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十问”上海《高教规划》与《职教规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2-31 点击数:2441

近日,《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简称《高教规划》)《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简称《职教规划》)发布。围绕两个规划,上海市教委针对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1.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简称《高教规划》)《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简称《职教规划》)现已公布,在两个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如何体现科学性和专业性?

答:制定教育战略规划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方向、思路和方法等进行有效调控与把握。基于这样的理解,上海在编制两个规划的过程中,坚持以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来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系统整体规划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科学合理优化相关教育资源结构布局的总体目标。

为此,在方法论层面着力坚持以下六方面: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摸清现状家底。上海对照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特别是本市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全面分析本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现状及问题,以此作为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科学预测目标。上海汇聚多学科、各领域专家紧密对接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紧密结合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考虑人口变化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等因素,以大数据定量研究为支撑,综合运用多种数理模型,多

维度对本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科学预测未来发展目标。

三是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际一流。编制过程中,上海还以美国加州、德州等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和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参照,系统分析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共性规律,确保规划站位高、眼界宽、基础实。

四是坚持超前规划,分步推进落实。立足需求导向和科学预测,超前规划2030年上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分类发展目标。同时,把2020年发展目标作为重要节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五是坚持动态调整,留出弹性空间。上海充分考虑政策变量和不可预测因素,建立了三年一轮的规划执行与规划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每三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论证,督促有效落实;每三年对规划内容进行研究论证,根据新形势新需要予以调整完善。

六是坚持开门搞规划,吸纳各方意见。编制过程中,本市教育、人社、发改、经信、财政、规土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累计召开100余场专题研讨与座谈会,赴20余个门类行业、近千家用人单位和近百所院校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市领导也与市教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专门向市人大、市政协作了4次专题汇报,听取意见建议。

2.两个规划在制定过程中,相关行业、用人单位提供了哪些数据、建议和决策参考?哪些意见或建议被采纳?

答:坚持把公众参与贯彻于规划编制全过程是上海此次编制规划的一大特点,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到了数百条来自各方的宝贵意见,很多建议和意见已被纳入到规划文本中,对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高教规划》编制为例,比如,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要与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相适应,重视艺术类学科发展,提高艺术学科发展质量,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把大力发展艺术类学科,加快提升艺术类高校和艺术学科的整体水平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提出积极支持艺术类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艺术教育品牌;通过依托综合性大学、引进海外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等途径,整合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层次的结构重心,强化上海高等艺术教育特色;通过加强与艺术专业研究机构及专业机构的合作、加强环高校文化产业与艺术中心建设等途径提升艺术学科水平。

相关委办局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市发展改革委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目标的动态调整机制,规划编制者根据这个建议,在规划中明确根据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常住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模、层次和结构等规划目标,确保上海高等教

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还有市卫生计生委提出目前上海在全科、康复科、医学影像以及高级护理等方面都缺乏大量人才,建议大力发展医学学科,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高教规划》中明确要多途径提高医学类高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部属高校医学院、部市共建医学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地方招生规模,优化学科设置,培养急需的高水平临床医学类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调整,提升地方医学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与能力,培养全科医师、康复医师以及其他高层次医技、医护人才,加强医教协同,为上海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裕的人力资源保障。

3.为什么要编制《高教规划》?它的编制对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有什么影响?

这次编制《高教规划》主要立足于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其中两方面需求尤为重要:

一方面,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

当前,上海正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这就迫切要求早日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

系。但是,上海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完全适应这一要求,总体人才培养能力、贡献度和影响力仍存在差距。比如,上海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256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等衡量国际大都市的指标太低,明显低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地位不相称,亟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设计更长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另一方面,立足于上海高等教育上水平的迫切需要。

目前来看,上海高校在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内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高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办学倾向明显。存在盲目追求高、大、全、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等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能力水平不适应。金融、航运等相关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能力明显不足,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本市产业发展,特别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对接程度不高。面对新一轮内涵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常态,面对率先探索、率先发展的新要求,亟须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指引上海科学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确定各类高校功能定位、有效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

4.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新发布的《高教规划》在落实双一流建设上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高教规划》在目标和内涵上与双一流总体方案高度一致。从战略目标上看,高教规划指出,到2030年,上海将形成总体水平比肩国际大都市,同时引领上海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这与方案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从战略举措看,《高教规划》提出构建普通高校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体系,通过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引导学校自主明确发展定位,聚焦发展重点,在各自领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比如学术研究型的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要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提升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力;对于特色明显的高校,要突出特色办学的优势,在特色学科专业上提高办学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上海市高度重视两个一流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引导高水平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2013年以来,在市领导高度重视下,市教委牵头研究编制三大规划,除了20151228日新发布的高教规划和职教规划,还有一个学科规划,2014年已经发布,依据这个规划上海启动实施了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把高峰高原学科作为高校创建一流大学和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

上海市教委正在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落实国家双一流的实施方案,以高水平大学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为核心内容,统筹兼顾、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5.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近日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高教规划》在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上有哪些政策举措?

《高教规划》提出了高校分类发展的思路,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着力提升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应不同岗位特点的人才和不同技术领域的科技服务。这与《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主要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根据《高教规划》,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其中应用技术型以培养专门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学校专业布局突出面向行业需求,定位在应用技术型的高校是转型的主体,这类学校也是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中本贯通试点专业建设的主体。

今后,上海市将根据二维分类管理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按高校类型进行绩效评价和经费投入的力度,将树品牌、找特色,加大对办学水平高、示范效应大的高校的投入力度,鼓励应用型办学的高校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坚定办学定位,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此外,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出发,紧密对接上海经济社会

发展需求,首批26个上海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已启动建设。20154月,本市专门出台《上海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管理意见》,旨在指导高校做好新一轮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方案。

6.《高教规划》提出,构建高校二维分类发展体系,二维分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与以往有什么区别?

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是国家和上海市一直在探索的管理方式。十二五期间,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然而,在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内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同质化办学倾向明显,存在盲目追求高、大、全、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等问题,与社会需求不完全适应。因此,在《高教规划》中,将高校分类管理的目标制定得更加明晰,按照政府政策引导、高校自主选择、社会参与评估的基本原则,科学确定每一所高校在二维分类体系中的目标定位,避免资源过度分散、学科专业设置过多过杂。

二维分类主要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承担科学研究类型两个维度对高等学校进行分类管理。

按照人才培养的主体功能,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学术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创新型学术研究人才为引领;应用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的创新人才为重点;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突出特色性;应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养操作性专业技能人才,突出行业性。

按照主干学科门类(本科与研究生)或主干专业大类(专科),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通过二维分类,目标是引导高校凝练办学特色,立足学校定位,聚焦发展重点,在各自领域追求一流,避免过度分散资源、过多设置缺乏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学科专业,不鼓励学校铺摊子,都做大而全的学科体系。

与以往分类方法相比,此次分类的目标更加明晰,而且着重强调了学生培养目标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并不是从教师科学研究的特征出发进行分类。并且,此次高校分类管理的实施,重心将围绕学生培养的水平,会按照政府政策引导、高校自主选择、社会参与评估的基本原则,根据每一所高校在二维分类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合理确定高校的资源配置,包括基本建设、师资配备和财政投入等。

7. 两个规划的时限是到2030年,但是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规划能否管用15年?特别是《职教规划》,怎样才能紧跟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职教规划》是本市第一个体系视野下的现代职教体系规划,第一次体现大职教观的学历与培训并重的规划,也是第一个跨越15年的职教专项规划。《职教规划》对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作出顶层设计,体现了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高规格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例如,从面向21世纪的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信息产业将与金融服务、汽车制造、现代贸易,机电设备制造和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高度融合,成为互联网+”时代上海新的支柱产业。《职

教规划》中明确提出电子信息大类重点是专业建设方向的转型升级,对口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与移动互联网、卫星导航、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相关的专业。又如,为了顺应现代贸易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职教规划》中提出,财经大类重点扩大高职层次培养规模,在会计、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等相关专业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

8.《职教规划》出台后,今后职业学校学生的上升路径主要有哪些?

《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致力于解决天花板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的上升通道将会更多,从中职到专科、专科到本科的衔接渠道将有10条学制路径:

一是通过中考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二是通过中考进入5年制专科教育;三是中高职贯通培养;四是中职或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专科高职教育;五是中职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考进入专科高职教育或应用本科教育;六是中职或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等教育;七是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3+4);八是专科-应用本科衔接培养(专科起点3+2);九是五年制专科-应用本科衔接培养(5年制专科起点5+2);十是专科-专业学位衔接培养(专科起点3+4),该路径是从专科教育到专业学位教育贯通培养的新设路径。

9.近几年上海学生职业体验日非常受欢迎。而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上海在强化普职教育融通,更好地让青少年进行职业规划方面,有哪些考虑?

《职教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普职教育融通,推动各种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训资源向所有中小学开放,推进职业体验日制度化。为此,目前市教委正在依托职业院校建立面向中小学生的常设化的职业体验中心,到2020年规划达到30个;同时,建立长效推进机制,重视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为帮助中小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擅长和兴趣,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活动将进一步细化体验项目的分类设计,加强普职融合,由中职校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联合开发职业体验的微课程,突破一日游的限制,开发多次体验、渐次深入的微课程、网络课程,小学生侧重于启蒙,初中生侧重于体验,高中生侧重于探究。2014年以来,已有47个职业体验课程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将进一步丰富体验活动的内涵。

10.《职教规划》里对每年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高技能人才的占比等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目前全市技师、高级技师的整体数量情况是怎样的?市人社局等部门在推动职业技能人才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根据2015年度本市技能人才调查统计情况,截至2015年末,本市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

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30.17%,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近19.7万。《职教规划》中提出,要力争每年新增1万名技师、高级技师。要实现不断增长的目标,关键是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大力加强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包括鼓励自身有能力的企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并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搭建中小微企业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培训对接服务;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本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仅积极开展本行业企业职业培训,而且面向社会开放带动上下游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到2020年本市建立覆盖本市重点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达到100家。三是推进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新一轮首席技师千人计划,并继续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技能带头人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术创新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三五期间完成认定资助首席技师1000名、技能大师工作室200个。四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指导和推进各级各类区县、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扩大职业院校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实施世界技能大赛夺金计划,扩大职业技能竞赛的规模和影响力。五是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双证融通工作。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坚持抓好鉴定质量,树立证书品牌,做

好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工作,使在校学生和社会劳动者实现学历和职业技能的同步提升。

(上海教育新闻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6750;累计访问人数:6244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