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发碧眼或身材魁梧的足球老师执教中国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将有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呢?11月26日,上海“活力校园”体育创新项目在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正式启动,来自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10名外籍教练,分别入驻上海的十所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足球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与训练,以及其它校园体育项目。有了“洋教练”的体育教育,校园或将呈现新的“活力”。
“洋教练”执教上海小学生的体育课堂 。来自西班牙的杰弗瑞(jefrey),曾经效力于加泰罗尼亚社区联赛,虽然只有28岁,但他已经有了超过10年青少年足球及国际公益足球执教经验。在“活力校园”项目的推动下,今年10月初,他正式入驻上理工附属小学,担任外籍教练。
据该校副校长徐晶介绍,杰弗瑞不仅每周来校执教三、四年级的足球课,还将西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理念带到上理工附小的校园,与老师们共享与研讨,令学校的体育教研工作受益匪浅。“如今,杰弗瑞的体育课非常受学生们欢迎,校园体育氛围充满了别样的生机。”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中国的青少年享受足球、热爱足球。”这也是杰弗瑞的期待。
包括杰弗瑞在内,共有10名来自西班牙、德国、美国、巴西、喀麦隆等国家的外籍教练在加入了“活力校园”项目。他们均经过长达四个月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并配以10名中方助理协助学校的教学工作。他们将开展为期一年的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与训练,并组织其它校园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系统性获得参与足球和其它运动的机会,激发体育运动热情,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打下基础。
据了解,“洋教练”们入驻的学校包括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五角场小学、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金山区海棠小学、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金沙江路小学等五个区的10所小学。
借国际资源“以点带面”打造活力校园。 据介绍,“活力校园”是耐克在“为动而生”行动框架指导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青少年体育教育项目。在中国,“活力校园”经过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子项目。
上海“活力校园”项目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深度合作项目,旨在利用国际优势资源、结合国内多年实践经验、以足球体育课为切入点,结合课内、课后多种运动项目,构建“活力校园”、为推进青少年体育教育创新摸索经验。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上海活力校园项目,在国际“活力校园”的理念框架下,能够更好地结合国际资源就上海的青少年体育教育进行模式创新,以点带面、累积经验,为今后更广泛的“活力校园”模式普及打好基础。
耐克体育公益部负责人许琳女士表示:“‘活力校园’是耐克在全球范围推广的体育教育项目。此次,通过引进外籍教练,在学校教育框架内探索体育教育新模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积极体验,是‘活力校园’在上海的深度开展,希望由此可以带动全国,让‘活跃的孩子更出色’。”
专家指出,以足球为突破口的上海“活力校园”项目,不仅将带来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经验,带动体育教育的观念转变,从而使儿童能积极投身到运动中来,通过运动释放潜能,提高身体素质,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
(上海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