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消息)10月22日,由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时达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嘉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通信与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组研讨会在新时达公司召开。通信与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组的成员单位出席,会议邀请两家企业合作单位参与会议。
会议以“紧跟时代与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工业4.0热潮对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影响”为研讨议程。

新世达股份有限公司袁副董事长致辞,代表新时达公司对专业组各成员单位前来参加研讨会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认为,现在是互联网、物联网、工业4.0的时代,企业办公软件、ERP系统、条码系统、制造研发等都紧跟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制造技术,我们要补课工业2.0、普及工业3.0、工业4.0才是标杆。产业企业的生产要对接市场需求一样,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对接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基础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培训,最关键的就是符合工业4.0所需求的人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徐主任在发言说,工商学院对工业4.0的发展已关注有一段时间了,并组织学校相关系部参观了同济大学的实训室很受启发。工业4.0在制造业、工业上如何能应对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是核心。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在自动化制造生产上的应用,都离不开应对形势来培养人才。

新时达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严彩忠就前段时间去德国考察拜访当地企业后的一些见闻和想法与大家做了分享。虽然不了解德国对于工业4.0 的定义,但是他们同样再做的标准就是智能制造。在德国机器人是工业3.0的体现,工业4.0是网络互联网的概念。他们把互联网纳入供应链系统中,怎样应对解决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网络制造的集成,动态的柔性生产、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的发展,国内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区别。与学校合作就技术方面的深入研发,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都将提速时代的发展。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周箴院长在发言中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工业4.0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的行动”这三个方面讲述了互联网+、工业4.0的发展。站在新的工业4.0的视野下,补课2.0、普及3.0、试点4.0。探索如何使高等教育符合市场需要,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真正培养出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转型是必然之路。因此,要努力探索,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找好突破口,走出学院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的培养也是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产学合作能创造企业和学校的竞争力。

专业组各成员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就“紧跟时代与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工业4.0热潮对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影响”这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校企合作倡导“产教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产业升级,高校转型,都离不开产学合作。学校与企业要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实施人才培养、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实现这八个共同,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磨合期,把职后培训提前到职前培训,减少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对企业员工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