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吉政同志,中共党员,上海师大政教系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培明中学副校长、爱国中学校长、华东模范中学校长,现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曾获得上海市首批骨干校长,静安区学科带头人(教育管理),上海市优秀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静安区先进工作者、静安区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并担任静安区人民代表、上海市教育协会中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教育管理组成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朱吉政同志是华东模范中学校长,他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成绩卓著的改革者。
他不仅为学校、为静安区争得众多荣誉,更为上海市高中办学模式添上了光彩一笔。
朱吉政同志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七日任华模中学校长以来,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龙头,“以人为本”确立“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明确办学目标,先后制订了二个三年发展规划(1994-1997)、(1997-2000)和争创示范校五年规划(1998-2003)。五年多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在华模这块教育园地,为教育改革废寝忘食工作,博得了国家教育部、市、区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学校的称赞,现正朝着争创全国示范性、实验性高中而奋斗着。
一、首批承担区结构调整的重任
华模兼并爱华是静安区用手术疗法消灭薄弱学校的首批单位。朱吉政同志来华模后,带着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首先做好华模对爱华的兼并工作。他依靠了全体教职工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平稳过渡,用华模的发展、华模的新办学模式凝聚全校教工、鼓励全校教工,现在教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团结战斗的集体。
二、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朱吉政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要办好学校,师资是关键。因此,他向教师提出了要树立四个观念,即素质教育观念、一流教育观念、科研兴校观念、华模观念。建立一支“层次高、师德好、治校严、业务精、能力强、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他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市区“百、千、万”与“22.1”工程精神。安排部署了学校教师培训的中长期规划。教学教育上率先建立了资深教师组成的“学校教育咨询委员会”。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充实和改进学校各项工作。他还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了青年教师拜师制度,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大奖赛。参加教科研活动,为了鼓励和促进青年同志尽快成熟,他组织成立了“青年关心学校教育工作委员会”。朱校长还十分强调和实践科研工作,目前教师中已形成了良好科研气氛,并己写出了很多科研论文,编制新一轮科研论文集正进行之中。华模中学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三、坚持改革,深入开展“双通道”办学模式研究
朱吉政同志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提出了“双通道”办学模式,即实现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两种职能,做到职教与普教双向渗透,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后可取得普通高中与职业中专两张证书,深得学生与社会的欢迎。五年来,朱吉政同志把此项高中办学模式的改革放在学校诸多教育改革的第一位。至今已举行了八次研讨会、三次讨论会、二次展示活动,写出了近40篇有质量的论文。在“双通道”模式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上海市委、市府领导龚学平、周慕尧、谢丽娟,上海市教委领导张伟江、张民生、夏秀蓉等一次又一次亲自参加论证、研究、调查,此项改革始终得到上级的认可、支持与高度赞扬。在上海市普通高中工作会议上。朱吉政同志作了《探索普通高中“双通道”办学模式。争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工作报告。《解放日报》教育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华模高中试行“双通道”办学模式。普教职教相渗透,升学就业皆相宜。国家教委、上海市教委认为有推广价值》的报导。“双通道”办学模式必定能培养出“合格+专长”的有用人才。
四、化大力气开发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朱吉政校长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正在迅速地成倍地增长和更新。教育手段现代化必将引起教学方法上的重要变革。朱校长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制定方案、联系开发公司。提出建网“二性二可”的要求,由于时间短、任务紧,朱校长每天忙到晚上九、十点钟,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几次感冒发烧。他都坚持工作,终于在97年10月15日开通计算机校园网,这标志着华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已达到可以迎接21世纪到来的先进水平。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带领部分省市教委领导来校视察予以充分肯定。
五、明确提出学校办学目标
朱吉政同志不愧为高级德育教师。他十分重视跨世纪的学生德育教育。他明确地提出了24字的培养目标,即“学会做人。品行端正,智能合格。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特长发展”,形成了学校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强调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和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朱吉政同志平时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教育,现已被静安区教育局评为“行为规范红旗示范校”。
这几年。华模的面貌可以说日新月异。他以办学目标凝聚着全校师生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外校不少人惊叹朱吉政同志开拓精神和超前意识。其实校内的师生更敬佩他的敬业精神与高尚师德。他极大的工作热情、超长的工作时间、认真的工作态度堪为干部与教师表率。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十分关心,一次一名学生不慎昏倒,朱吉政同志硬是把这名学生从五楼背到底楼卫生室,令人感动不已。他勤政廉洁,作风踏实。关心群众。得到师生的好评与敬重。
华模的办学模式的初步成功取得积极的社会效应。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学校同行的热切关注并前来研讨。由于朱吉政同志的出色工作成绩,他获得了不少荣誉,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市民代表,为学校、静安区增光添影,为探索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提供了不少经验。
一、创设“双通道”办学模式,构建“人人成才”立交桥
朱吉政同志长期在校长岗位上从事教育管理且晃挥凶鸥叨仍鹑涡暮颓苛沂姑械男3ぁK涤邢冉陌煅Ю砟詈退枷耄掠诟母锎葱拢椅煜孪取?994年以来,他在华模中学工作时,针对学校的特点,明确提出“二十四字”的培养目标,即“学会做人,品行端正,智能合格,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特长发展”,形成了学校“完全人格”办学思想。
1995年以来,他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始了“双通道”办学模式的探索。考虑到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学生发展个体的差异性,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创设“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两条通道,以《普通高中“双通道”办学模式的研究》龙头课题统领学校全面改革,对招生、班级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现代教育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了研究与改革。改革滚动实施了三年,当时《解放日报》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升学就业两相宜”的专题报道。该课题获上海市第六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区科研一等奖。
随着改革的发展,“双通道”办学模式深入到了课程这个核心。第二轮“双通道”办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两方面的升华:从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升学就业,到突出关注学生多元发展;从单纯解决普职渗透到着眼于建设具有开放型特征的现代学校。华模“双通道”办学特色日渐鲜明突出。
二、走内涵发展之路,争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朱吉政校长抓住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机遇,提出华模中学作为普通高中也要创建示范校,他领导制定了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成为上海普通中学唯一进入创建示范校行列的学校。最近几年间,国家教育部门、市委、市府、市教委的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并作了充分肯定,办学评估每年为优A级。学校连续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实验校、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双拥模范单位等。他把华模从一所普通完中引领、提升到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引人注目的位置上,这几年,是华模内涵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的里程碑,华模中学已成为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学校。
朱吉政校长注重“制度治校”与“情感治校”相结合, 以办学目标凝聚全校教工。他强调“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增强党政干部责任心,树立全体教工事业心;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他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学习,先进典型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确立现代教育观念;通过扩大市内外、境内外、国内外的校际交流、考察、学习拓展干部视野;通过“助理制”和“轮岗制”,设台阶、创条件、压担子、多层面、全方位的关心与培养;通过完善干部考核监督机制促使干部勤政自律等;全面提升干部素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继承育才教改传统,发扬先进教育理念
2004年1月,朱吉政校长调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担负起了一所有优秀教改传统,在全国有相当知名度的名校的校长重任。他提出继承发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坚持办学理念,实施五年规划,推进二期课改,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思路。短短五个月来,他启动实施名为《完善学校课程、发展学校文化、创建现代化、国际化的学习型学校》的新五年学校发展规划,紧紧抓住了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师自培体系建设这两个核心内容,推进教育改革,力争将育才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国家级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他提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名师工作室的启动为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