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家庭教育 > 焦点新风

家庭教育

    “平凡”意识还要不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2 点击数:849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都在为孩子将来能“成大器,成栋梁”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却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

    一位小学高年级老师在所教班级进行了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民意调查,结果有想当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科学家、学者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极少数学生表示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却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

    孩子“平凡”意识的淡化,原因很多。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平凡”在不少人的心中已变成了“平庸”的代名词,“非凡”才令人羡慕。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出人头地”,必须“不平凡”;二是一些家长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三是当今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家长有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危机感,生怕孩子将来有什么闪失,便把自己后半辈子生活的赌注全押在了孩子的身上。

    诚然,“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古以来,每个能成“大器”者,是与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分不开的。有所“思”才能有所“为”,理想定得高点,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作用。但是如果把理想仅仅理解为孩子的“成名成家”,“出人头地”,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容易产生“目空一切”,“瞧不起普通者”的不健康心理。

    如今的孩子,群体意识不强,适应能力差。因为家长几乎时刻在对孩子进行着“不同凡响”的教育,“一颗不平凡的种子”早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发芽,怎么会愿意“委屈求全”地去主动适应他人呢?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既然将来是干大事的,是去过那种“人上人”之类的生活的,对会不会剥鸡蛋,分不分得清哪是韭菜哪是葱,又有什么必要放在心上呢?然而,当远大的理想变得遥遥无期,绚丽的美景还是虚无缥缈时,面对严酷的现实,一颗敏感、脆弱的心怎么能承受得起如此之“重”,如此之“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应该明白,培养孩子的“平凡”意识,是培养孩子平易近人、宽厚待人的良好品格,以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生活作风,是在平凡中超越的智慧和在逆境中奋起的胆识。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中心  版权所有 ©2020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112-1号5号楼 电话:021-33728547 33728549 邮编:200042

    邮箱:mbfledu@163.com

    本网站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

    当前在线人数:6542;累计访问人数:63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