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辉
编者按: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公平改革前进,中国教育30人论坛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论坛于4月1日-2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搜狐教育作为独家网络媒体进行了全程直播报道!以下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徐辉的发言:
特别感谢这次论坛的邀请。为参加本次论坛我写了一个稿子。限于时间,只把其中的观点概括性地表述一下。“十三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有些非常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规划和思考。
现在谈谈第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教育公平也肯定会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主题。但它在整个教育发展的格局当中应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是在快速发展当中体现公平还是在提高质量当中体现公平?或者是在推进公平当中促进发展?如果一个区县有一笔钱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它可以把这笔钱用于解决大班教学的问题,因为在中西部有七八十人一个班。也可以用于提高质量、培训教师,还可以用于教育公平,用来聘请更多的缺科学科教师,为更多学生传授各种不同的。所以说侧重点不一样,政策设计的出发点不一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不一样的。我参加了教育领域的讨论会,有些会上大家把发展看得特别重要,有些会上大家把质量看得特别重要,发展当中可以体现公平,质量当中也可以体现公平,但事实上里面的关系、要素和地位还是有区别的。
第二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法律框架制度安排能不能保证我们教育公平的实现?上海教育公平做得越来越好,贵州也在推进教育均等化。由于我们现在管理制度、法律制度没有相关安排,区域差异缩小就没有法律保障。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安排以及国家治理的方式安排,很重要的区别是美国的教育往往跟着法律走。而我们国家财政经费是跟着项目和专项计划走的,法律根本不提供经济支撑。这两种是国家治理方式的不同,没有说哪个好哪个坏,但是我认为既然我们现在把四个全面作为重要的战略布局,以法律保障来推进教育公平这项工作也应该认真加以考虑。我们中国至今没有一部继续教育法或终身教育法,而继续教育法和终身教育法在国际上公认对于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教育公平第三个关键性问题就是教育学制结构问题。在座的有很多人都是研究国外教育的,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推进教育公平或者消除教育不平等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学制结构的调整。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英国在战前实行的是文法学校、现代学校、技术学校,这种结构也被认为是不利于教育平等公平的。所以英国花了三四十年的时间把这种结构调整为以综合中学为主要特征的新教育结构。撒切尔夫人担任教育大臣期间,综合中学比例从30%上升到了60%,现在已经上升到了90%。美国现在也是90%左右的比例。也有人会认为,分轨制教育结构不一定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和荷兰,这里与社会文化有关。我们现在没法改变学制结构,但是从学制结构来看社会基础和社会变动这个问题,学制结构带来的不公平因素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四个关键性问题是应把国家的核心课程及绩效考评作为一个保证教育公平非常重要的要素来考虑。我们在中西部做了很多调研,发现中西部学校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教师层面,还表现在课程完整性的差别方面。同样是在学校里受教育,所接受的课程体系不一样。至于绩效考评怎么影响教育公平?美国是个例子。小布什政府是采取惩罚制,奥巴马政府是采取鼓励制。小布什政府是不达到目标就不给钱。教育界认为既然不给我钱,我就想办法降低标准拿到你的钱,所以美国绩效考评的问题就带来了美国应试教育问题,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平。
(注:本文未经发言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