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专业法人”制度,探索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4-23 点击数:3091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秉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办学理念,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和专业法人制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努力探索学校品牌靠专业,办学经费靠产业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

一是建立四权分立民主决策管理机制。作为独立的民办高校法人实体,学院构建了责任明确、权力制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体制:在举办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职工等权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学校运营与权利配置的组织结构,并确立了责权利划分等一系列制度;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教工民主大会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办学民主、治校民主、经济民主的办学方针,在办学实践中构建了四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按决策、执行、保证和监督四权分立的原则,设立理事会、院务工作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和教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是由学院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最高决策机构;院务工作委员会是学院董事会的执行机构,是院长的工作班子,院长为院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实行主任委员领导下的委员分工负责制;基层党委在学院起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教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学院办学的监督机构,由学院教职工民主大会选举产生,是学院教职工民主大会的常设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并反映校情民意。民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学院重大事情的讨论。实践证明,在四权分立的原则下,形成了相互推进、科学制衡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实现了四权合力的最优化和民主管理的最大化。
   
二是实施独具特色的专业法人制度。2004年起,学院确立了以专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精兵强校的发展战略,建立了教师治学、校长治校的法人治理结构。自专业批准开设之日起,就可以开办相应的专业经济实体,专业与专业经济实体的结合体称谓为专业法人组织,简称专业法人。各专业由所在系归口管理,其负责人为该专业的法定代表人(对外称为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法定代表人对专业及其衍生的专业经济实体实施自主管理,进入承担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力、获取相应利益的责权利统一体中。
专业法人制度的建立,使学院找到了融入市场的切入点,建立了高等教育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专业建设与行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功能,提升了教师地位和待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平台。在专业法人制度的激励下,学院越来越多地专业建立起了自我孵化创业基地,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学习、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业,真正实现了企业追随、政府需要、社会满意、学生成长的专业建设目标。
学院在专业法人制度框架下,积极探索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办学机制,以合资、合作、独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活动。截至目前,依托专业注册了21个经济实体,覆盖了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这一系列校内经济实体的创办,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或经营活动,实现了教学即是生产,生产检验教学,既完成了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例如,结合齐三机床有限公司的实际工程任务,机电工程系为一重集团、一汽集团、齐重数控等知名企业及齐齐哈尔地方中小企业培养了近百名机床再制造专门人才。
   
三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一条主线,双基双技,立足双情,实践第一的教育原则,认真组织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学院坚持按照课程设计和教学两化原则(即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五会标准(即学会开发项目、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要求(即教学遵循三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教学注重三结合: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文化、结合社会需求;教学实施三阶段: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把握三方法:先交后学、先学后教、温故知新),依据社情、学情,进一步深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高度重视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建立课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PDCA),强化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激发学生”“状态,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体现快乐性学习、娱乐性评价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将每年68月份独立地设置为一个实践教学学期,对一学年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学生从大一开始,统一被学校组织到校办工厂、专业所属实体公司以及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岗位,进行为期三个月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的实习实训。在该学期,学院以岗位技能和就业为指导,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院组织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真实职业环境,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职场竞争力,顺利实现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四是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坚持教育科研与应用技术研究并重,推行科研带动工作,工作促进科研的工作方式,实施两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与个人晋职晋级挂钩),初步建立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学院设学术委员会,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大学生科协,组建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汽车博览(教学)中心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牵头成立了齐齐哈尔市应用数学学会、齐齐哈尔市创新方法研究所、齐齐哈尔市汽车学会、齐齐哈尔市绿业食品研究所等机构,并以学院专业公司、学会及研究所为平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学院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近五年,学院教职工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0项,公开出版教材280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40项;并承担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或协作开展的产品开发、工艺或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等应用性研究项目。学院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发明创造,初步实现了专利申请、授权、成果交流、推广应用以及再创造的良性循环,自20119月以来,已取得各类专利授权100余项。学院齐三机床被确定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专利优势培育企业,并获15万元建设经费。
   
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服务,并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动、行业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了政校企三方共赢。20109月,学院与市公安局正式签署政校合作协议;20111月,学院与依安县人民政府签订政校合作共建依安学院项目协议;20119月,学院与龙沙区人民政府签订政校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建立长期、稳定、协调的政校合作关系。同年12月,学院被市委、市政府确立为齐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20125月,市政府批准学院建立再制造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211月,学院附属建华医院正式成立,并被批准为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探索构建“‘养、护、学、医、教五位一体文化型养老机构奠定了基础。201312月,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院受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委托,19982月开始管理8所濒临倒闭的国企举办各类学校,此项教育改革实践课题历时10年半,于20088月结题。该课题成为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开放309个案例之一。委托管理的办学模式,已写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2条和第67条中。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依托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不断完善委托管理办学模式。2013年初,开始托管三亚城市职业学院;20142月,开始托管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再次续写新的辉煌。
   
五是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学院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促进德育工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体认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成效显著。学院是全国较早全面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高校。2005年,专门成立职业发展中心与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所,现拥有职业生涯教育专职教师25人,为每位学生建立生涯发展档案,所开设的《生涯发展》课被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现已编著《大学生职业发展手册》《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等教材10部。每年举行职业规划节、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已形成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校园活动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和个体咨询体系。
   
六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长制近年来,学院形成了以学长制为基础平台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赋予学长新的内涵,变少数学生的活跃为全体学生的参与,并将学长制扩大到了教学领域——从单一管理到全方位的参与教育教学。并且创建了毕业后流动站,将学长制延长了2—3年。流动站学员既要以学生的身份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以员工的身份融入学院专业公司创业实践,又要以学长的身份,深入班级、社团言传身教,传承学院创业文化。毕业后流动站成为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实验基地和创业典型的孵化基地。因此,学院依托学长制及专业公司或合作企业,培育、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业团队。学生创业潜力被激发出来,全校形成了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文化氛围。目前,学院5个系共成立学生创业团队33个。
   
七是坚持开放办学。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南苑讲坛为平台,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积极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论坛等国家级学术会议。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宽国际视野,扩大国际交流与影响,先后与美国、比利时、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访学和文化交流团等。

(根据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第二次工作会议暨2014年年会”的经验材料整理)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6734;累计访问人数:622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