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专家:“985”“211”存废之争凸显高校过度行政化之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1-17 点击数:2239

   针对近日有关传闻,教育部通过新闻办官方微博表示,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事实上,之所以“985”、“211”等对高校级别行政划分引起争议,进而引发废除的传言,主要在于这种划分方式一方面忽略了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又造成科研办学经费划拨的严重倾斜。

  由于上世纪50年代高校改革的遗留问题,一些院校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间,形成了自身专一化、特色化的办学特点。这从高校扩招之前,诸多大学的名称后缀为“学院”而非“大学”就可以发现。例如,清华大学原本文科实力雄厚,孕育了闻一多、朱自清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造诣颇深的教授。在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的人文类学科被调整出校,清华大学成为理工科院校。

  改革开放后,原本已经将错就错的办学体制,在新的评价体系之下,不得不做出被动调整。“985”及“211”的评价标准,对综合性大学的入围更加有利。就使得一些原本各具特色的专业院校,为了在评比中抢占先机,不得不新设一些与自身办学特色及历史底蕴并不相符的专业学科,盲目扩建。

  另外,在拨款机制方面,“985”、“211”的拨款机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学术的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985”高校的经费按照项目来划拨,但高校常常出现临时增加项目的情况。有高校提出,希望国家将“985”、“211”等类似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转为日常拨款,由高校自行统筹划分,算是政府在高校拨款方式改革上放权给高校的尝试。

  从官方层面来看,教育部门对“211”、“985”头衔,已有弱化概念的趋势。早在2011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表示,当前“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将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为了更加注重学科导向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对非“985”高校中的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学科给予支持。教育部曾强调,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事实上,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学术领域尽量去行政化。既然孔子在两千年前能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为何对育人的高校一定要划分等级?

 

(证券时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3351;累计访问人数:630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