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办幼儿园在目前学前教育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拟通过奖补资金引导,促使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提高办园质量与水平,从而实现公办、民办并举,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至今,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已实施三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制度层面,“普惠性”缺乏统一、明确、科学的界定。中央于2011年9月制定了《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中只提到奖补资金用于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促使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而没有对“普惠性”进行明确界定。湖南省《关于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和认定工作的通知》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定义为“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幼儿园建设水平达标,收费合理,面向社区提供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对普惠性的定义也不够明确。各县市对普惠性的认识参差不齐,有些县市没有制定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办法。
在实施层面,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标准的认定,尺度和标准不一,随意性较大,一些较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也纳入了扶持奖补范围。由于《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只提到低收费,至于低到什么程度,没有标准。湖南省《关于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和认定工作的通知》也只要求收费不应高于当地同类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各县市在实际认定时,有的以同类公办幼儿园为参照标准,有的由当地物价局核定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标准。这样导致各市县认定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尺度不一,并且也有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最后通过教育局的普惠性幼儿园认定获得了奖补资金。
在效果层面,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央扶持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促使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标准;二是促进收费较低、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但从实际效果看,该政策作用并不明显。农村乡村一些达不到合格园标准但收费低的民办幼儿园,因为不符合认定条件,得不到政策扶持,办园条件没有得到改善。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政策作用,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进一步明确“普惠性”的政策界定。“普惠性幼儿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既普及又实惠的幼儿园,是在满足办园条件下能给幼儿提供普通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是面向大部份适龄幼儿且收费合理的幼儿园,所以应以低收费民办幼儿园为主体,也就是幼儿园分类中的标准园及简易园,而对于示范园、骨干园等高档次的幼儿园,不应纳入奖补对象。
二是统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等收费衡量尺度。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等收费标准要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参考标准,而不是简单地以不高于当地公办园收费标准来衡量。建议由各市县依据本地区经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情况,分城区、农村以及标准园、简易园等不同档次的普惠性幼儿园确定保教费等收费标准。同时,省级主管部门应该对各市县制定的标准加强监管,使其保持一个合理水平和上下浮动范围。
三是建立更多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机制。一方面鼓励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达到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新建,或增加投入改建普惠性幼儿园。比如,对农村乡村一些原来办园条件不达标,但通过增加投入达到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的民办幼儿园,除按照普惠性幼儿园给予每年的奖补以外,还可以按投入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等。
今年的昆明市“小升初”招生已平稳过渡,此前由于改革方案一直未定,关于明年可能会采取“摇号”、“面谈”等形式的说法甚嚣尘上,令不少家长感到焦虑。晚报记者昨日获悉,昆明市将于今年11月前出台“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方案,12月前出台“异地中考”实施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小升初”的具体操作模式尚未正式敲定,但大方向已明确,铁定不会举行笔试,将全面实行“免试入学”。
面对过渡方案……
各民办初中报名人数下降
今年昆明“小升初”采取过渡方案,对学生报考民办初中进行限制,每个小学毕业生只能在16所民办初中选报1~2所,以减少学生和家长“南征北战”的奔波,缓解“择校热”和交通压力,为2015年全面实行“免试入学”积累经验。
据昆明市教育局了解的情况来看,实行限报后,今年各所民办初中的报名人数均较去年有所下降,往年见诸媒体的“万人赶考”等现象不复存在,现场报名秩序也好了许多。
家长期待新方案尽快公布
根据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即将面临改革新政的本届六年级学生家长对此相当焦虑,不少家长既渴望尽早看到新的招生办法,又担心明年会不会比现在更难,对孩子进入名校造成阻力?不少受访家长都有一种“前途未卜”的感觉,期待改革新方案尽快公布。
采访中,家长们最担心的还是改革后招生考试的公平问题。市民杨女士的焦虑能代表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家长的心声。她最担心的问题是:此前提及的一个操作办法—面谈,“如果真采取面谈,可能会衍伸出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不公平现象,面谈标准如何确定?会不会是随机提问?可能A面试官觉得不错,但B面试官却直接淘汰。相比之下,同样一张试卷还显得相对公平一些。”杨女士认为,“最终无论采取哪种选拔办法,都希望能公正公平,对待所有学生都能一视同仁。”
瞧瞧最新动态……
11月前出台小升初改革方案
2015年昆明“小升初”究竟怎么做?年底前就有确切消息。
晚报记者昨日获悉,昆明市将积极稳妥推进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实施“异地中考”政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其中,计划于今年11月前出台“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方案,12月前出台“异地中考”实施方案。
按照昆明市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改革方案:2015年起,民办初中招生拟按照“网络报名、免试入学、双向选择、学校自主”的原则招录学生,分两个批次录取,其中包括电脑摇号或随机派位、综合素质评价、面谈等方式的操作方法。那么,即将公布的正式方案会有多大变化?昆明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相关负责人昨天回应到,截至目前,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尚未敲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年起,昆明“小升初”铁定不会举行笔试,将全面实行“免试入学”。“这些大方向今年已敲定,今后是不会改变的。”
循序渐进推进昆明小升初改革
昆明市教育局此前表示,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和新政的出台,要充分考虑政策的贯彻、昆明教育的实际、教育公平的体现、人民群众的需求、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减负的落实、均衡教育的促进等方面,昆明将尊重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将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昆明“小升初”招生工作。
据分析,昆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旺盛需求。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代表认为执行政策不应“一刀切”,要考虑六年级学生及家长的诉求,以及民办初中的办学需要,建议采用“过渡性”方案。昆明市本着“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兼顾各方”的原则,充分考虑民意,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维护社会稳定,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今年,昆明市共有8万余名小学毕业生,全市初中学校有191所,其中民办初中52所。
3问新政
1.真的会电脑摇号吗?
按照此前规定,明年起,电脑摇号或随机派位将成为昆明市民办初中招生操作方法之一。这对于昆明学生家长来说还是新鲜事,听起来似乎有点“撞大运”的感觉。如何摇号?按照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的做法来看,按照教育资源均衡的原则,分为多个学区,八成以上名校参与电脑派位。其中,摇号也是要按照划片的原则进行,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参与摇号。那么,明年起昆明真能实现电脑摇号吗?昆明市多所民办初中负责人表示,对此尚不清楚,是否会摇号、具体怎样摇号,都还一无所知。
2.面试会取代笔试?
昆明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明年起昆明市民办初中招生铁定不会举行笔试,将全面实行“免试入学”。记者不禁要问,取消了笔试,会不会有一种全新的测评方式来取而代之?也就是“面谈”。根据外地经验来看,面谈即面试,究竟是怎样的形式?具体要谈什么?据了解,在上海等地,面谈已经成为民办学校选拔学生的渠道之一,面谈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和回答提问,其中不少问题内容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昆明市已有部分“小升初”补习机构开始组织“小升初”面试培训。
3.民办初中没有学区房?
在民办初中附近买房,能否直接“免试入学”?据了解,昆明的民办初中招生政策不会出现这一问题。民办初中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招生方式与招生标准,不会因为政策的调整而衍生出学区房。现在对“小升初”的改革只是对招生方式的改进,并不影响民办初中自主招生的性质。因此,家长并不需要将居住地搬到优质民办初中旁边,简单地说,就算是在优质民办初中旁边买了房子,也是与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孩子是一样的,并没有额外的优待。
从政策角度来看,“免试入学”原则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即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接受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都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就近入学”原则只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不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民办学校不受就近入学的限制。
(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