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松江教育局消息)松江区基层学校积极主动对接高考改革:
一、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松江二中着力提升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和现代性。积极开展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研究,引进、整合和优化部分国际课程,开设更多可自主选择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型课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致力于发展多样性的教学服务。从高一开始全面开足政、史、地、理、化、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课程,让学生充分尝试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为今后确定选科方向打好基础。九峰实验学校为了让新高一学生能在“6选3”等级考选科时更有实际感悟,从高一年级就开设了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按现行教材进行教学。同时适当调整英语学科教学计划,在高一年级每周专用1个课时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
二、改变教学形态、落实分层、走班教学。松江一中逐步实施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打造数学强势学科,同时根据等级考选科情况,实施等级考试科目走班制教学,形成分层、走班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实施体系。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在高一年级实施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制定分层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和研修制度。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构建“1+3+3”校本课程体系(其中“1”是指文化类基础课程,第一个“3”是指美术、音乐、体育专业课程,第二个“3”是指高三对部分学生加强文化管理、编导、摄影等高考专业指导,实行选修和走班),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化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
三、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松江一中加强等级考选科的研究与指导。通过模拟选课、“走班制”试点等形式,探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排摸学科教师的需求量,做好师资、教室等的调配和储备安排。松江四中将高考改革与校内“以学定教,增值课堂”的教学改革相结合。积极探索解决选课和走班造成的教师缺编、教室资源紧张等矛盾,加强满足学生选课需求的特需教师的引进和聘用,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根据小班化特色,建立导师制管理制度,做到导师分配到人,全面负责学生的学科管理、学科指导、个人生涯发展指导、家校交流。同时,积极筹划师资配置,在重点学科上形成国际国内师资融合的学科教学特色。
四、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松江二中构建校本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客观、真实记录学生的活动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致力于打造一个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课程平台和综合评价平台。利用《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教育。建立学生学科学习发展评估系统,对每一位学生学科学习的进展进行详细的全方位描述,全面评估学生学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以媒介素养课程、生涯课程、生活课程、健康促进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为依托,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