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刘波:完善制度建设 防范科研经费腐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0-15 点击数:2461

最近,科研经费腐败问题再次警报长鸣。1010日,科学技术部党组通报,审计署20124月审计发现五所大学七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目前已有八人被查处。近年来,科研经费遭到非法套取、挪用、侵占的报道屡见不鲜,涉及人员、领域相当广泛,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这意味着大量资金浪费。触目惊心的科研经费腐败不仅导致宝贵的科研资金的流失,而且败坏学术与科研伦理,也毒化了社会风气,因而必须得到严厉的治理。

  应该说,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的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和专项检查的频率不断提升,揪出的蛀虫越来越多,而且司法部门的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对科研经费腐败事件加强事后追查,建立黑名单制度,以加大违法成本,形成对潜在违法者的威慑。这些举措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不过,科研经费之所以问题频发,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其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着漏洞和缺陷,所以最关键的改革还是要从根子上着手,完善制度建设。

  具体而言,对于各种形式的科研经费,都应引入专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从预算的编制、审核到执行,再到事后的绩效考核,以及对违反预算行为的问责,都要建立起一整套明晰的规则。国家也可以考虑就科研经费管理制订一部专门的法规。高校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其内部应该建立起财务人员参与的专业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在项目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学者只负责项目执行,由专业财务人士负责资金管理,实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权力分离与制衡。再者,从项目负责人到所在院系,再到校长,要形成多层次的管理体制,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监督,以免出现项目负责人独断专行,而校长又缺乏监督管理动力、不闻不问的情况。高校内部的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应该密切合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完整的考核评价。而且,鉴于相关技术条件已经成熟,高校可以对科研经费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让普通人可以公开查询相关财务数据,发动起公众的力量,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除了项目层面外,在科研经费资金分配层面,应该说,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机关对资源配置拥有过强的权力,往往是行政部门主导立项和资金分拨,这不仅降低了经费配置的合理性与效率,而且鼓励了两界之间不正当的利益输送。所以,应该改革项目形成机制,实行严格的专家评审,把权力与学术分离开来,强化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专家评价,让学术群体的内部自律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就要求改进专家遴选制度,规定项目评估评审应当以同行专家为主,推动学术咨询机构、协会、学会等更多参与项目评估评审工作,并建立专家数据库,实行评估评审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和回避制度。这都是朝向正确方向的改革措施。

  与此同时,同样重要的是对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让他们的经济回报能充分体现其工作业绩与贡献,让科研人员也能依法以合理比例享受成果转化中获得的收益,同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的流动与兼职,完善奖励制度,从而更好地激发科研积极性,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享有充足生活保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安心搞科研,把当前这种搞公关、拉经费的不正之风扭转过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4643;累计访问人数:6301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