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张天资:从高考改革浅析中国教育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9-17 点击数:2240

    近日,备受瞩目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一出台便激起千层浪。众所周知,高考几乎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更关乎每个学子的前途命运,因此高考地位举足轻重,高考改革牵动人心也是理所当然。恢复高考的30多年来,高考改革从未停息过,但如此从计划编制到考试、录取、管理等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还是首次,此次改革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选拔人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的统一和平衡,全面设计、试点执行,可见党和国家对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视和决心。

  长期以来,高考一直为人所诟病。诚然,高考提供了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选拔制度,为国家遴选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为寒门学子开启了改变命运之门,有利于各个阶层的流动交融,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虽经多年的改革,高考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和弊端。在科学性方面,高考“唯分数是瞻”,“一考定终身”,应试教育功利,录取方式单一,考核模式僵化,致使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鲜明个性,激烈残酷的竞争压力也使广大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并且“一举定乾坤”的方式也给高考添加了赌博和拼运气的色彩;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省市区县、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学区房炒至天价,择校屡禁不止,异地高考举步维艰,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等政策虽适度弥补高考灵活性的不足,但因评价机制主观因素偏多、增加腐败空间、机会不均等,使高考公平性大打折扣,普通阶层尤其是寒门学子再想“跃龙门”可谓越来越难。

  过去高考也进行过数次改革,如号召减负,推行素质教育,取消学校补习,但都收效甚微。有人调侃“减负减负、负负得正”,升学压力不减,竞争依然残酷,所谓减负只是空谈,岂能不忧?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推行的素质教育,实际推行过程中却被应试化而变了味,音体美等也通过考试来考核,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获得加分而往返奔波于各种特长兴趣班,学生“被感兴趣”,岂不悲哀?学校取消补习,家长反而慌神反对,即便学校不补也要再找辅导班补,学习压力不减经济负担反增,岂不悲叹?即便如此,学生和家长付出极大的努力也未必都能获得预想的回报,十几年寒窗苦读,一路拼搏挤进大学,可到了毕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高付出低回报让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家庭望而却步,很多纷纷放弃高考辍学打工。

  细细反思,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国教育本身存在问题。首先,教育资源还很匮乏。僧多粥少,竞争是必然,选拔制度再公平科学,现有的资源也只能惠及选拔出的那部分人,考场如战场,要想减少“争斗”和“伤亡”,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更多的资源,“粥”足够多了,竞争的压力才能减少,那样学生的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人们的观念才会转变,学校才能不急功近利地真正去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技能,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其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不同省市区县、不同学校、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极度不平衡,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哪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有的家长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积极备战”,择校盛行,学区房大热,学习和经济的压力让学生和家长都身心俱疲。如果“粥”能分配的再公平些均衡些,谁又会舍近求远、费心伤财去择校呢?再者,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导致结构性失业严重。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也是理论学科偏多,社会需要的科研理论工作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需要实用的技术人才,需求与供给严重错位,导致一方面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成为一大难题,而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影响经济效益。相比较而言与社会需求较为吻合的职业教育还很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缺乏重视,学费高而教育水平低,管理混乱,社会认可度低。而在职业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德国值得我们借鉴,据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如果我们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年轻人的就业前景将更加明朗,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大大加强,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另外,我国大学普遍“严进宽出”,相比较高考的严苛残酷,大学的要求要宽松得多,一旦进入大学,就像进入“天堂”。经过多年知识的积累,到了大学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该卯足干劲、一展拳脚,有些人却将此前的极度压抑瞬间释放,自我迷失和放逐。大学应该对大一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实现良好的过渡,并且在教学质量上不能过于放松要求。

  中国教育的现状错综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言尽的;招生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战告捷一蹴而就的。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靠教育,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综合国力,把我国由“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强国”,就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此次招生制度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支持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和决心,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国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求是)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9585;累计访问人数:6249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