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在我国允许创办私立大学的意义和困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8-5 点击数:5004

杨裕荣

【内容提要】:在不少人诧异近年来为何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中国人大额捐款的情境下,反思大陆为何没有较好的私立大学接受个人、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的捐赠。在我国公民、企业和其他团体捐赠能力和意向上升、国家治理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政府服务和社会观念更加开放、中外交流进一步便捷和密切、尝试性的多元化办学探索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地允许创办独立自主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对于大学与政府、社会、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促进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也存在不少困境与限制。如何处理好创办与建设中的私立大学与国民教育理念和上升机制、政府管理制度、世界其他大学办学经验的协调、调整、提升、互利,是促进中国人及其文明参与到更宽广的世界文明对话、沟通中,面对人类共同挑战的一条可能途径。

  【关键字】:私立大学 独立办学 自主办学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逐步允许和扩大中外大学交换学生、合作办学,在外国政府或基金资助下设立各类研究中心,允许外国大学设立分校,探索自主办学、多元办学途径,这是对1949年以来取消部分大学和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的办学思路的修补和调适,对改善和提升国家形象、教育发展、人才交流、创新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管理机制、融资渠道、学科设置、选拔方式等关系到大学发展的基本议题上还存在诸多掣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自主办学、多元办学显得正当其时。限于篇幅和能力,本文讨论的我国仅指我国大陆,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自主办学、多元办学仅选取其中的一种形式,即私立大学,且为世界性的综合大学,讨论的范围仅从多角度论述建设私立大学的意义和困境,不涉及具体大学的管理与设置。

  简而言之,目前在我国,允许创办私立大学的意义在于:

  一、引导、吸收国内外资金,包含各类基金、企业、个人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

  二、引导部分留学意向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大学生在本国就读,吸引外国优秀人才来华任教、学习和工作,吸引我国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和服务;

  三、促进与公立大学、合作办学、外国大学分校、世界各类大学的竞争,形成多元、竞争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人才和大学建设的共同进步;

  四、促使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的多元方向改革,不同私立大学在本硕博招生、学科和研究机构设置上的不同可以引导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变化;

  五、缓解国内升学和就业压力,为日益增多的高中毕业生、本硕博毕业生等人才提供学习和就业途径;

  六、校长、教(师)授的公开遴选、校董会、教授委员会、学生会以及校内各类社团的自治,可以成为培育与养成公民自治的场所,为提升公民的素养和能力创造可能实施与改善的途径;

  七、允许社会各类力量和宗教团体参与办学,有助于促进社会、宗教对话与宽容,调适各类思想、宗教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缓解此起彼伏的宗教极端势力的破坏性行为;

  八、各类院系、研究中心、社团或组织的独立研究与运行,可以服务与中国与世界的迫切与长远的问题,为人类处境的改善和世界文明的提升做出中国的贡献,改善华人和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为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与世界文明的延续贡献中国的力量。

  困境同时存在:

  一、目前我国政府和教育部在大学的设立、学科的设置、学位的授予、教师与学生的来源、选拔与晋升上限制较多;

  二、对于世界性的私立大学而言,外国人来华学生与工作签证、居留、移民、货币兑换,在中小学、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入籍条件、国民待遇上,还存在较多限制;

  三、从较广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来说,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风险、公权力不当行使、网络限制、学术与出版的审查、个人安全与私有财产的保障、公民的权利与救济途径的阻碍,都对外国师生来华工作与就读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对于国内外宗教团体和力量以及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大学或者进入中国,采取防范与堵截的态度与措施由来已久,缺乏较好的引导与合作经验,无知与恐慌并存;

  五、中小学、大学在教育与选拔上,国内实行单一机制,使得私立大学在初期的本硕博招生上存在较大困难,以及大陆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上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讨论与创新;

  六、在引导个人、社会团体、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捐赠上,还缺乏较为完备的免税机制,对于捐赠的个人与组织向何处捐赠以及获得多大程度的免税上,目前在现实中操作上存在较大困难,不利于私立大学建设吸收资金;

  七、各类学术团体、研究中心或其他组织考察、调研政府、民族、宗教、劳工和查阅档案等问题上限制较多,不利于学术研究和增强师生对于现实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也不利于私立大学的建设发展、师生的成长;

  八、自1952年后,各类私立大学消失,政府长期投入、资助公立大学,数十年来,国民就读与服务于公立大学,在私立大学办学思路、经验上,缺乏传承,而世界上其他私立大学延续数百年、百年之久,向其学习,与其竞争,并驾齐驱,困难非常大。

  虽然存在诸多困境,在我国公民、企业和其他团体捐赠能力和意向上升、国家治理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政府服务和社会观念更加开放、中外交流进一步便捷和密切、尝试性的多元化办学探索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地允许创办独立自主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对于大学与政府、社会、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促进显得尤为必要。以下详细论述在我国大陆建设私立性大学的意义。

  允许创办私立大学的意义

  一、引导、吸收国内外资金,包含各类基金、企业、个人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

  近年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分别接受中国人大额捐赠,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与争议,其实英美无论公立、私立大学接受校友、社会个人和团体等的捐赠是一件寻常事。对于中国人来说该两项捐赠数目巨大,而对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历年接受的捐赠,这只是其中常见的、非常细微的涓涓溪流。在我国公立大学接受捐赠的数额有限,信息不够公开,是导致国人震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财富和捐赠意愿处在上升期,而值得信赖的机构或平台相对较少,在我国建设私立大学,可以有效吸引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资金,积少成多,利用社会的财富为社会办事,以促成良性循环。1949年以前中国众多私立大学并不依靠政府拨款,诸如江南大学、厦门大学等依赖于企业,金陵、燕京、东吴等依赖于教会,不仅不给国家财政造成负担,反而利用国内外的各种资金为国家和世界培育人才、解决问题,如洛克菲勒基金资助的北京协和医院,以及耶鲁基金资助的长沙湘雅医院。

  现今世界上活跃着各种针对不同对象和项目的公益基金,而国内缺乏与之对接的机构或平台,使得中国人无法利用这些基金为中国和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解决自己与世界的问题,诸如福特基金会、比尔盖茨玫琳凯基金等。建设私立大学,公开、透明、有监督机制的私立大学募款与使用机制,可以充分吸引国内外基金的支持,不仅是用中国的资金为中国办事,而且可以用世界的钱为中国和世界办事。

  二、引导部分留学意向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大学生在本国就读,吸引外国优秀人才来华任教、学习和工作,吸引我国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和服务;

  近些年来,高中毕业生、本硕毕业生前往港台、国外知名大学就读的数量日益增多,较为优秀的留在海外就业,客观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机构和就业环境留不住人,吸引不了人?而外国留学生来源国家与层次目前尚存在更加多元化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只有较少的大学对外国学生有吸引力,而若干该类大学在招生的宣传、生源的申请与选拔、留学生的就读与就业等服务上,都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建设综合性的私立大学,不仅可以吸引本国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国内就读,还可以吸引各类层次、不同国家的优秀高中、本硕博毕业生来华就读和进行研究、工作,这对于促进世界优秀人才在国内就读和就业,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条可能的途径。还可以吸引优秀留学生归国任教、创办研究中心、创业。目前我国私立大学处于非常缺乏的阶段,放宽教育环境,保障独立自主办学,众多中国海外留学生在国外接受良好教育,有意愿也有能力归国创办私立大学、参与到建设私立大学的过程中来,这对于增强国家的向心力,使得优质教育在国内落地生根,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出台相应的鼓励性的法律,可能三五年可以较为完备,但是初见成效、收效大概需要三、五十年之功,难以一朝一夕奏效。

  三、促进与公立大学、合作办学、外国大学分校、世界各类大学的竞争,形成多元、竞争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人才和大学建设的共同进步;

  尽管目前海内外的学生交换日益频繁,合作办学如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外国大学分校如上海纽约大学,其他形式如南方科技大学等,目前都处于起始阶段,对于国内公立大学并不构成生源等教育资源上的有效竞争。正如国有企业面对世界的开放,虽然短暂面临困难,但是要想长久发展,毕竟开放是在世界体系中生存必须面对的挑战。而公立大学长期在国内各地区一家独大,缺乏有效竞争,使得诸种改革缺乏动力,停滞不前,办学质量无法提升或提升缓慢,管理方式落后,行政控制教学与研究,而不是服务于教学与研究,师生的能力和活力受到较大限制,管理层和师生都容易坐井观天,不思进取。

  在国内建设有影响的私立大学,和外国大学在中国的招生一起,可以对公立大学的生源造成较大的竞争,在质量、声誉与拨款上,公立大学势必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师生的遴选和晋升上,不得不做出调整,以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体系,私立大学资金来源多元、雄厚、源源不绝,也可以客观上刺激公立大学多方面筹集资金、吸收筹款经验,多渠道解决办学资金,为纳税人减轻负担,使得纳税人的钱用到实处,也会促进公立大学筹款机制的变化,甚而吸引到更多私人、企业和私营部门的捐赠。这对于国内公立大学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与世界大学竞争必经的一个阶段,在国内外的良性竞争,则可以促进中国的教育质量、环境等提升。

  四、促使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的多元方向改革,不同私立大学在本硕博招生、学科和研究机构设置上的不同可以引导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变化;

  当前国内本科招生体系的一元化考试体系逼迫中学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进而研究生招生实行的选拔机制仍然以考试为主,共同抑制、忽略了学生与学校的双向多元选择,学科门类设置的单一,使得各类考试成为笼罩在教师与学生身上的紧箍咒。学校与学生疲于奔命,疲于应付,陷入学生无法充分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大学,大学无法充分选择适合自己类型的学生,在教育部门的指挥棒下挣扎求生存。进而企业无法招收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毕业生,毕业生无以以相应的资质符合社会的需要,形成恶性循环。当前需要变革的公立教育体系自身已经无法从内部自我突破,需要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形成有效竞争,才能迫使其真正变革,不变不行。

  建设多元化的私立大学,独立自主招生,在高中、本硕博的教育上,皆可促进中学、大学教育在不同层次上的变革。私立大学招生体系多元化,相应地可以发展出不同类型的中学、大学教育,施行多种标准考试、申请制,有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激发更多类型的教育尝试,也是缓解国内公立中学、大学招生中的名额分配失当、考试体系单一的有效办法。不以高考为主,而是单独或联合的标准考试,不以分省来确定招生比例,不以考试为主来确定生源的选择,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促进中小学、大学教育的良性循环。人类至今并没有寻找到一种毫无弊病的教育机制,但是,如果在国家或地区只存在一种一家独大的教育机制,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五、缓解国内升学和就业压力,为日益增多的高中毕业生、本硕博毕业生等人才提供学习和就业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是接受高等教育人群比例仍然偏低,而人数众多,就业存在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大学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降,部分大学管理混乱等等问题不一。从远期来说,应当进一步增加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而公立大学能够容纳的人数有限、教学与管理、服务经验有限。国有企业不能满足中国人的所有需要,也不能垄断市场,扼杀国民创造财富的空间,三十年来,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民营企业的生长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市场,满足和提升国民日益多元化的需要。同理,公立教育也难以只手遮天,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通过建设多元化私立大学,有助于降低公立大学身上承担的众多压力,以免动辄得咎。

  建设私立大学,不仅可以招收更多学生,而且可以吸收更多毕业生就业,从行政、教学、研究,一个大学需要的人才众多,甚而创办私立大学,大大小小,可以让更多心怀教育梦想的毕业生有施展手脚的天地,又可以解决生存以及收入的问题。如果私立大学的待遇相对较高,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吸引优秀的老师,促使公立学校机制改革,在教师晋升和师生待遇上,善待教师和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博士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可以在众多私立大学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缓解。

  六、校长、教(师)授的公开遴选、校董会、教授委员会、学生会以及校内各类社团的自治,可以成为培育与养成公民自治的场所,为提升公民的素养和能力创造可能实施与改善的途径;

  目前我国大学校长、院系院长主任普遍参照国家干部任免机制,虽有一定程度的公开,但是并非选举制,校董会建设形式大于作用,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教授委员会参与治校的机制并不健全,在学校、院系中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行政领导,没有相应有效的制约力量可以约束行政领导的乱作为、不作为,在重大事务上师生普遍缺乏发言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学生会和各类社团受到校方的管制教严,学校投入过多精力在管控师生的言行上,疲耗了众多的人力物力,教学与研究受到政府和其他部门的干预较多,学术研究受到的限制与压力较大。工会不为教师发言,学生会作为一个传声筒而不是为学生发言、服务,官僚主义蔓延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之中,师生普遍缺乏自治及联合能力,高等教育场所的师生的这种状况,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最重要的公立大学还需负担两套行政费用,所有公立大学及其院系设立党委,党总支等,其职位和工资都由纳税人负担,不仅增加权力寻租空间,也因为执行上级指令相当限制了师生的教学与研究自由。

  允许创办私立大学,可以从机制上避免以上弊端。首先,没有党务工作者及其领导,降低办学成本,也没有学生中的党员或积极分子或信息员,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当干扰与恐惧,大学不应成为一党的控制场所和训练场所,教育不应党化;其次,校长公开遴选,师生参与其中,校董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教师工会、学生会参与学校各类事务,各类社团自治,从机制上防范腐败、舞弊、争权夺利的现象,校内出版(书报刊)、言论、游行、示威、结社自由。可以有效地训练、培育公民自治及其联合所需的理性、批判、克制、责任等能力和素养。长久以来,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的论调陈腐不堪,退一万步而言,在高等学校中,施行民主机制,选举,监督,任期制等等,无论师生,是可以达到该机制所必须的素质的,也是可以逐步调整和提升的。

  七、允许社会各类力量和宗教团体参与办学,有助于促进社会、宗教对话与宽容,调适各类思想、宗教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缓解此起彼伏的宗教极端势力的破坏性行为;

  百年来历史上的无序与混乱,地区之间,党派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公民之间,以及与政府之间,累积了非常多的怨气、戾气,不时地在各地区、场所爆发,对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化干戈为玉帛,引导各种力量参与社会事务、公共事务,是一条行之有效且获益长远的途径。宗教无法正常自由传播,滋生地下宗教学校,传播极端主义思潮,甚至引发暴力恐怖事件,社会各类思潮和力量没有表达渠道,能量无法释放,积蓄久之则会引爆。疏导而不是堵塞,才是万全长久之计。

  不仅是基督教在世界各国创办诸多大学,在我国台湾以及东南亚诸国,佛教也创办了不少大学,在伊斯兰世界,其大学则数不胜数。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佛教徒、穆斯林、基督徒以及其他宗教的信众,人口众多,目前的神学院、伊斯兰经学院、佛学院无法满足信众的强大、强烈需求,允许其办学(宗教性或世俗性),或者可以参与其中创办私立大学,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宗教力量为社会的建设发挥作用,还可以促进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文明的调适,促进不同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宗教与社会各类思潮的对话,增多沟通与理解,避免社会各类力量和思潮、宗教走向极端主义。阳光不仅是防腐剂,也是宽容与爱的强心剂。

  八、各类院系、研究中心、社团或组织的独立研究与运行,可以服务与中国与世界的迫切与长远的问题,为人类处境的改善和世界文明的提升做出中国的贡献,改善华人和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为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与世界文明的延续贡献中国的力量。

  国内部分公立大学里面的部分学科和师生,成为一时一地政府政治的婢女,师生臣服在一时一事一地一人的政策和指令之下,无论内政还是外交,省区市或之间事务,党同伐异,粉饰太平,常常为错误的指令和行为作出论证,学术尊严和独立人格尽失。不仅有害于大学及其师生,没有独立的长远的研究,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也是极其不利的。长久以来,国内公立大学强调为国家建设服务,而缺少世界性的眼光,忽略了一个人作为国民,也是世界公民的角色,加上历史与现实的限制,使得中国人参与到世界文明进程、改善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上缺乏关注,缺乏力量,缺乏经验。

  建设世界性的综合私立大学,可以逐步培育国民的世界公民意识,大学成为一个微型的地球村,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世界的变迁与自己息息相关,也有助于世界了解、理解中国,把中国与世界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无论是环境、宗教、食品安全、民族主义、贫富差距、城市化、劳工等等问题,皆可成为共同关注与研究的议题,各类研究中心或社团、志愿者等等,可以覆盖更多公立大学所不及的领域与议题,促进中外合作应对或远或近的挑战。

  在中国创办私立大学,不仅中国人可以,外国人也可以,宗教力量可以,社会力量也可以,可以独立,可以合作,如此世界的人才、物力皆有可能为我所用。既有可能服务于中国,更有可能服务于世界,这不是证明中国人也能办好大学,或者说中国人办一个好大学以享誉世界,更多的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与文化的因素,建设不同的大学,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就读、生活与其中,这本身就是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建设包容多元宗教与文化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对于改善华人与国家形象,发挥中国文明(包含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儒家、道家等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作用,是可能的一条途径。

  尽管允许创办私立大学有诸多益处,但是这些益处难以一时间显现出来。1952年以来,中国缺乏私立大学,在如何建设与运行上面,在国民的认知与选择上,在如何处理与政府、社会、世界的关系上,在博雅与专业的教育取向上等,都存在较大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尝试性地指出这些问题,也许有助于逐步突破限制,铢积寸累,在不断认识问题和深化认识、在落实行动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以下分论在中国创办私立大学的困境。

  允许创办私立大学的困境

  一、目前我国政府和教育部在大学的设立、学科的设置、学位的授予、教师与学生的来源、选拔与晋升上限制较多;

  1949年特别是1952年以来,国内逐步取消、关闭、合并、重组各类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国立大学,改造其中的师生,教育体制全面向苏联教育转向,党和政府的控制日益加强,大学的自主性和师生的活力受到极大限制。六十余年来,接受过优秀国内外私立大学教育的师生以及其分散在各行各业的人们,已经基本老去,1980年代至今出国留学归国人员无论是服务于公立机构还是私营部门,因为诸种限制,在教育尤其是大学领域创业的为之甚少。从较大的范围来讲,目前政府和国民之中见过私立大学、接受过私立大学教育、在私立大学工作过、知道私立大学的概况和历史的人数并不多见。

  六十余年来,大部分国民习惯于在公立大学接受教育,从事教学、研究,与之相应的党和政府全面控制大学,教育部在大学的设立施行严格的批准制度,而非登记和监督制度。这出于对师生和读书群体的掌控,根本原因在于对于多元思想的警惕以及对于社会各类力量的恶意揣度,不相信社会力量可以自主办学,而是一种防范和压制的态度。随之而来的在学科、院系的设置,学位点的授予方面,学校严重缺乏自主权,在招生与选拔上,施行分省名额,单一考试,在教师的聘任上,行政部门拥有过多的权力,进而在以上方面都产生了教育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的权力寻租空间。学位点的授予、院系和专业的设置,大学教材的编定,教师聘任与晋升,学生上升通道等,产生较多的腐败现象,也逐渐形成和固化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团。这就使得包括教材编写人员、学位点授予机构、教师晋升职称评审机构、党委等在内的教育相关部门和校内行政机构,在心里认知和现实利益上,对于私立大学的建设视之如洪水猛兽,从理论与现实上会合力剿杀私立大学的自授学位、自评教授、自主招生、自筹资金,使之初期的生存空间非常困难。

  二、对于世界性的私立大学而言,外国人来华学生与工作签证、居留、移民、货币兑换,在中小学、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入籍条件、国民待遇上,还存在较多限制;

  如果创办世界性的私立大学,从事学习、教学与研究、服务的人员,非中国人将会占到较大比例,并且长久以往,将会有不少外国人在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长短期的各类人员,将会把中国的软环境与外国相比,如果有诸多不便之处,势必难于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在此工作和生活。目前我国在外国人来华的工作签证申请上、在华居留的权利保障上,特别是吸引外国师生在华就业的移民问题上,限制较多,极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国外私立大学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不仅在于优质的教育,还有与之并行的较为宽松的外国人工作环境与移民制度,以及相对开放的国籍制度。

  在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目前状态下,外国人来华就读就业,将会涉及到自身的就医环境,子女的入学问题,在中国的购买房产、投资理财的途径与环境问题、货币的兑换、缴纳税收与社会福利之间的比较权衡、养老保险、遗产继承等涉及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具体生活问题,获得基本的国民待遇,以及日益提升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不仅在国民认知上,在制度建设上,都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目前各类矛盾突出的态势下,鼓励、放宽、保障外国人来华就读就业,极有可能同样爆发在其他国家发生的排斥移民、敌视外来人口的狭隘民族主义行动等,仓促为之,极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因为百年前的各类教案的成因和后果都令人深思。

  三、从较广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来说,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风险、公权力不当行使、网络限制、学术与出版的审查、个人安全与私有财产的保障、公民的权利与救济途径的阻碍,都对外国师生来华工作与就读造成一定的影响;

  外国人来华就读与就业,举其大类而言,对于穆斯林来说,有无较为便利的就餐环境、较多的清真食品种类、以及可以礼拜的清真寺,或在大学内,或在大学周边;对于基督徒而言,有无进行敬拜的各类教堂,还有宽松的宗教环境,自由传教、聚会等等,这是有着虔诚宗教信仰家庭选择大学就读与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共同考虑的时刻无法离开的空气环境,这也是优秀人才在华就读与就业的重大障碍,以及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故,每一次的严厉查处都无法降低事故的几率,没有开放的监管和有效的监督,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也是阻碍外国人来华和在华居住的又一大因素。

  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陆以外、境外人士来华,感受到的一个很大限制就是不能自由上网,政府部门代替民众决定了什么网能上、什么网不能上。对于国民来说也许习惯于此,但是长期生活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下的人,会很难忍受,乃至通信与沟通上受到极大阻碍;所能阅读到的报纸、书刊有限,入境的书报资料检查,变化无常的书报没收制度,政治权力对于学术研究的干预和出版的限制,权力运行的不透明,遭遇权力侵害的救济渠道有限,没有言论自由和游行、示威自由,私有财产无法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强力保障,缠绕在中国人身边的问题,外国人来华长期就读就业,势必面临同样的问题。吸引人才的远不只是教育质量和环境,还有诸多配套的机制改善,才能逐步吸引较大范围的优秀人才来华,这样双向选择更加多元化、自主化。在早期的话,国内创办世界性私立大学将面临外国师生来源的极大困境,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改善与提升,以至良性循环,需要数十、上百年之功。

四、对于国内外宗教团体和力量以及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大学或者进入中国,采取防范与堵截的态度与措施由来已久,缺乏较好的引导与合作经验,无知与恐慌并存;

  基于长期以来报刊书籍的错误和扭曲宣传,宗教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正常传播,使得国民与政府对于宗教的认识停留在浅薄与无知的阶段,加上近年宗教极端势力的跃升,更增添了无知基础上的恐慌情绪。对于某一种宗教标签化,在教科书和媒体上,对历史和现实中发生于宗教相关联的错综复杂的现象脸谱化、标签化,这既不尊重国内外广大信教群众的情感,也不利于建设包容的社会空间。1949以来,为了控制教会学校和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驱逐外国传教士和师生,改造中国师生,切断教会对于私立教会大中小学、医院的资助,使其湮没在历史之中;更因梵蒂冈教廷长期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与大陆在传教士来华作用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大陆在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严厉管控的基础上,大陆政府和国民对于宗教力量的良性作用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留下极其片面和负面的印象。

  六十余年来,大陆各方既缺乏如何与宗教良性共存的机制,又缺乏如何与宗教合作建设良善社会的实践经验,政府控制之下的基督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佛教协会成为政令的传声筒,世界主义的宗教成为爱国主义的利器。对于外国宗教力量无知且恐惧,避免接触,限制接触,谨慎接触等等,没有促进双向和多元的国内外多宗教、多文明的交流与对话,这既违背了广大各宗教信教群众的朴素情感,也阻碍了宗教机构和团体在华有益工作。特别是伊斯兰教的教育和朝觐、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穆斯林的联合上,限制、阻碍过多,伤害了国内穆斯林的淳朴心灵,以及在对待藏传佛教传统及其信徒、领袖的言行上,造成了大陆政府在国际上形象的观感不佳。引导宗教力量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独立或联合办学,逐步摸索经验,将大大有助于宗教宽容,文明对话,而围追堵截,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五、中小学、大学在教育与选拔上,国内实行单一机制,使得私立大学在初期的本硕博招生上存在较大困难,以及大陆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上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讨论与创新;

  目前国内的中小学教育采用统编教材,特别是在历史、政治课的教学与考试上,在涉及与当代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评价上,选择性、倾向性比较明显;一种教材,一种考试,一次考试定终身,权力干预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小学到大学,以考试为主,动手能力、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当缺乏;学生自治及其联合,为自身以及身边的公共事务发言以及尝试性落实行动的空间很有限;在处理近代史、民族史、宗教史与现状的关系上,单一化的描述,使得其他表述和声音、情感得不到表达与尊重,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生思维与行动能力的启发与培养,非常不利于文明的创新与发展。用一贯的考试也迫使中小学生无暇、无能关注考试之外的事务,在文科答题和作文上的政治正确要求也极大地束缚了青少年对于自身、家国、世界命运与前途的多元化思考。

  另外,青少年学生不仅受制于既定的教育环境,也很大程度上被各自的家庭氛围所局限,在其生长空间内的家长、老师、同学,多半从单一考试体制出身,认同既定的教育体制,在亲友圈中,特别是父母一层,不鼓励青少年发展、选择、决定自己的兴趣所在及专业、学校的选择,家庭、学校、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或同化于实际上只是1949年以来的教育体制。

  正如如此教育体制出身的到海外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一样,在涉及一时一地政府所确认的议题或政治正确上,大部分青少年学生与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考试内容及其标准答案类似,在价值观上、处事方式上持讨论、开放的态度的不多,处在民族虚骄与自卑的夹缝之中,不能尊重、理解对于大小公共事务的多元看法与评价,意识形态式的思考充斥于胸中并落实在行动上。与在课堂上沉默相反的是,青少年学生恰恰在涉及政府设定的议题与观念上高度认同、同质化,非常高调。这对于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促进不同地区与国别的民众在广泛的问题上相互交流是极为不利的,也是阻碍海外师生到中国学习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也极大地阻碍私立大学的建设进程以及招生,在短期内无法招收到各自理想的学生。

  六、在引导个人、社会团体、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捐赠上,还缺乏较为完备的免税机制,对于捐赠的个人与组织向何处捐赠以及获得多大程度的免税上,目前在现实中操作上存在较大困难,不利于私立大学建设吸收资金;

  与在思想上对宗教团体、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的防范并行的是,政府对于国内公立大学、各类非政府组织接受外国各类基金资助始终持怀疑、拒绝的态度,而没有较好地利用各类基金为中国和世界服务。也恰恰因为接收、反馈、监督的机制缺乏,使得各类企业、公益基金在大陆门前止步。在国内的海外企业、民营企业除了响应政府倡导的慈善和捐款行为,并没有发展出独立自主的、或其联合的公益机构或者捐赠渠道。在政府垄断慈善、公益行为的情境下,企业和社会团体徘徊四顾,不仅得不到鼓励,而且受到诸种限制、打压。于是不仅是国企独大,公立教育独大,政府控制的公益机构也一家独大,遏制了其他机构和团体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自身又不堪重负,且内部滋生腐败与舞弊的行为。

  因为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福利的缺失,在国内不少人遭遇困境,首先想到的是捐款,国人的爱心一次次地被身边或视野所及的各种人道主义灾难耗尽,而爱心的无偿付出常常得不到反馈,除了悲情与泪水,并无相应的鼓励性措施。这导致了部分国民的冷漠,也导致普通公民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境地,归根结底并非民众没有爱心,而是爱心没有得到适当激励。如果对于各类企业和个人的捐赠额能相应免除税务,那么个人和企业或将更加踊跃的捐款,国内外企业也将更积极地从事于在华公益事业。

  对于私立大学吸收捐款的困境即是,面对如此的外在环境的限制和捐款无鼓励措施的配套,长久以来的形成的相互冷漠、不信任感,私立大学在国内筹款将面临相当的困难。开放捐款的免税措施,不仅可以促进更多人向宗教团体和各类公益机构捐款,利用社会的钱为社会办事,减轻民众对政府行政以及经费上的负担,也将形成捐赠、回馈、再捐赠、再回馈的捐赠者与社会各类组织之间的良性循环。

  七、各类学术团体、研究中心或其他组织考察、调研政府、民族、宗教、劳工和查阅档案等问题上限制较多,不利于学术研究和增强师生对于现实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也不利于私立大学的建设发展、师生的成长;

  在维护稳定的名义之下,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管控过于严厉,外国人进入十分困难,非常不利于相互的了解和协助。各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门禁森严,不少重要历史建筑为军队或其他部门占据,以秘密为由禁止访问,不少档案馆门可罗雀,不欢迎查阅档案、复制档案,比如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一般人无法进入。诸种限制使得各类机构、民众的自我审查相对于不合理的规定更趋严厉。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长久存在的症结性问题,涉及劳工维权、强制拆迁、黑监狱或私刑、民族矛盾、宗教自由等领域,采取高压式的堵截措施,讳疾忌医,使得调查和研究的记者或者师生在个人安全上无法保证,令人望而却步。这是阻碍一个完备的大学的师生为解决各类社会问题而努力的极大的障碍。

  也正是因为以上限制的存在,即便是公立大学的师生,在查阅档案和阅读书刊报纸上受到限制较严,国际知名的期刊和报纸常常付之阙如,这对需要众多学术资源的私立大学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限制。无法触摸到历史和现实的真实面目及症结所在,将严重降低大学的声誉和教学的质量,使得大学与社会疏离,读书人(师生)与现实脱离,滋生学术的空疏和民间的反智主义,造成大学教的、说的、做的和现实相距甚远。大学招不到理想的学生,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大学,社会问题没有治理的人才与方案,这种恶性循环需要从学校的独立自主办学、学术自由等开始突破,假以时日,或有可为。

  八、自1952年后,各类私立大学消失,政府长期投入、资助公立大学,数十年来,国民就读与服务于公立大学,在私立大学办学思路、经验上,缺乏传承,而世界上其他私立大学延续数十年、百年、数百年之久,向其学习,与其竞争,并驾齐驱,困难非常大。

  1952年以来,私立综合性大学在大陆销声匿迹,曾在其中就读与服务的人在数十年中含垢忍辱,在一波波的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中埋没了自己的青春和余生。六十年,可以让几代人的记忆消失,也可以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陆兴起的现代大学教育传统彻底中断。企业建设大学,宗教团体建设大学,个人联合出资建设大学,在教育理想、办学方向、筹款机制、运行机制、校董会、学术委员会、学生会等的建设上,六十年后,可谓是无经验、无传承,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创办私立大学,不是单纯与国内公立大学竞争,更重要的是远期能参照仿效世界著名私立、公立大学,与之并驾齐驱。而国际上知名的以及各有特色的私立大学,学术积淀、师生传承已历数十、百年、数百年之久,校友众多,地产庞大,资金雄厚,享誉世界,对于世界各类事务的影响举足轻重,校友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息息相关。

  创办一所私立大学,从头起步,在教育理想上,需要理论的探讨和现实的调适;在办学方向上,博雅与专业之间如何平衡;在筹款机制上,并无以往的校友捐款,如何能积少成多;在运行机制上,行政如何服务于教学、研究、师生;在校董会的设置上,如何使得其能对于学校重大事务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校长的遴选上,能否突破学历、民族、宗教、党派等身份限制;在学术委员会和学生会的方面,如何处理自身事务以及对学校内外公共事务发言、行动,这些短时间内都无法与享誉世界的众多著名大学相比。

  结语

  已成可革,未成可成,无论是新亚书院,或是五明佛学院,还是慈济大学及其关联的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皆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数十年来,造福人群,皆由一点一滴的努力,恒久不懈。而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创始之初,未始不面临同样甚至更严重的困境,而终于能破茧而出,其中的成因和道路,值得深思与探索。

201483

(来源: 共识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0222;累计访问人数:6291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