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阎立:打通“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7-8 点击数:1950

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让人民满意,打通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最后一公里讲述的是距离,表现的是隔阂,暴露的是冷漠。面对着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圆满功成;退一步,前功尽弃。能否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拆除党群干群间的隔心墙,直接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实践中,由于认识的偏差、作风的不扎实以及工作的不到位,最后一公里常常阻塞不畅,存在近在咫尺、心隔千里的窘境。具体表现为:一些口号高高喊起,轻轻落下,声音到了,举措没到;一些举措停留在文件,流转于形式,动静到了,行动没到;一些行动尽管开展了,但便民性、操作性较差,意识到了,服务没到;一些服务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老百姓不感兴趣、不愿参与,服务到了,沟通没到,等等。凡此种种,使得政策往往止步于纸上、停留在嘴上、行驶在路上,就是不能落到实处,到不了群众家门口,民怨民需民盼无法得到及时回应。

  最后一公里之所以不畅,总让人感觉差那么一点点,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不屑打通,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淡薄,对群众的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一推二拖三挂起,不管群众苦乐生死;或者感觉一公里之前已经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沾沾自喜、放松懈怠。二是不愿打通,政绩观出现偏差,存在功利心态。一公里之前的工作常常是镁光灯下的工作,更容易引起领导和社会的关注,而最后一公里是具体的落实环节,琐碎繁杂,不易引起注意,也很难出显绩。三是不会打通,一些领导干部放不下架子、降不下身段,身在基层却不接地气,身处基层心不在基层,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不上门、通话不见面。同时,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办法,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困难群众讲不上话,与年轻人群对不上话。四是不敢打通,面对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存在畏难情绪,最后一公里所涉及的常常是老大难问题或者是历史遗留问题,更加具体、更加尖锐,解决起来费时费力,还不讨好。五是不常打通,打通最后一公里缺乏刚性约束和长效机制,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的韧劲。归根结底,根本原因就在于群众观点的缺失。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坚决纠正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真正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障碍、干群关系零隔阂

  从思想上打通,心通方能路通。心相通,一通百通,心不通,无动于衷。最后一公里,其实就是从党员领导干部此岸到人民群众彼岸的心路历程。打通最后一公里,根本是要从心出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筑牢思想根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领导干部应减官气、降傲气、除霸气,破除官僚主义的心障,打开为民服务的心窗,解开群众怨怒的心结,以好干部焦裕禄、草鞋书记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为镜,见贤思齐、固本培元,自觉把党性修养提一提,把群众观点正一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关爱群众,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同甘苦、共患难。

  从行动上打通,真干方能干成古人惧在末路艰,行百里者半九十。”“四风痼疾,犹如一道道无形之墙,横亘在党群干群之间,阻隔着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最后一公里往往荆棘密布、坎坷崎岖,要让天堑变通途,就必须以”“”“的劲头,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对四风沉疴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对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种现象,一风一风查到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改到位。对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吃吃喝喝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敢于破陋习、树新风;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习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深入整治、着力扫除;对深层次、老大难问题,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做到问题不解决绝不放手,群众不满意绝不罢休,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困难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阻力化解在基层。

  从服务上打通,强基方能固本。党的基层组织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最能体察民情,最能反映群众心声。这就需要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法宝,坚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其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着眼于强功能、重服务、可持续,坚持重心下移,引导政策、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推行城乡共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支部+协会等多种类型的党组织组建模式,增强党组织服务群众活力。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多管齐下拓宽选拔渠道,着力打造一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群众公认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广泛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集中大排查、集中大检修,找准基层短板,开药方、抓整改、促转化,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从制度上打通,常抓方能长效。凡事贵有恒。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扎根于党员干部心中。构建领导干部带头下,包联部门常态下、业务部门定期下、机关干部集中下的下基层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一线,直接听取问题服务群众;持续深化三解三促活动,深入推广党员工作室,建立健全各项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将最后一公里铺设成为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

(学习时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8808;累计访问人数:6249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