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人才市场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6-9 点击数:2428

胡瑞文

 

 

 

人才供给结构由教育体系决定,就业需求结构由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两者如果不匹配就会带来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衡。面对人才市场和高等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学校要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办出特色,夯实品牌。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1990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年均递增两百万人;“十二五”期间,按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年递增1%、成人与网络本专科年招生数递增2%、研究生招生数年递增3%测算,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届时18-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迈入普及化阶段。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急速下降,我们的生源市场不容乐观,18岁学龄人口由“十一五”期间的2500万人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800万人,到了“十三五”期间,又下降到1650万人;而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预计将由目前的年均830-850万人,逐步下降为“十三五”期间的700-750万人。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以后,全国将有10个省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大于当年普通高中毕业生规模。

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供求的新形势20年来毕业生数量与城镇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比例变化:

1991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是750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这十年城镇就业补充量总体是7600万人,在这十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前10%的高端白领岗位(在城镇就业岗位总量中的前10%为高端白领岗位,20%为中初级白领岗位,其余70%为技能型、操作型的灰领、蓝领岗位)。

到了20012010年,这10年中只有不到1/3的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端岗位就业,另外2/3的毕业生主要转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和高技能灰领、蓝领岗位就业。

根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只有1/5的毕业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端白领岗位就业,还有2/5的毕业生面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就业,其他2/5的毕业生须转向高技能灰领、蓝领岗位就业。

大专及以上程度人才行业分布变动趋势:

从分大类行业人才增量来看,全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量中,机关事业单位增量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经济行业企业增量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20012010年十年间,机关事业单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长数,较前十年增加了434万人;同期,经济行业企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长数,较前十年增加了1681万人,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倍。上述情况表明,今后高等教育毕业生中的八成以上将面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部门就业,而去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及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总体来看,大文科增长过快,呈供过于求趋势,管理、艺术两大学科尤为突出;大理工科需求较大,工学、农学两大学科相对短缺。具体表现为:

法学大类中的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中类专业,应较大幅度压缩专科层次招生规模;

语言文学大类中的秘书学、英语、日语等专业应较大幅度压缩专科层次招生规模;

理学大类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等中类专业,应进一步压缩专科层次的招生规模或停招;

教育学大类:鉴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将小学教师未来的入职门槛提升为大学本科学历,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应压缩专科层次的招生规模;

工学大类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总体呈供不应求的态势。其中,机械、电气类需求量最大,纺织轻工食品与化工制药类的人才也十分紧缺,交通类专业的毕业生出路也较好,以上学科都可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年招生68.5万人,占工科类招生总数的28%,比例偏高,近两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呈供过于求态势,需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我国农业技术人员规模很小,有40.9万人,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还不足0.2%,而第一产业农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8年,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不到20%。农学大类占高等教育全部招生数的比例,由扩招前的3.1%下降为2010年的1.8%,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应逐年增加农学大类的招生规模;

管理学大类总体招生规模过大,毕业生呈供过于求态势,其中,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专业有:工程造价、会计学与财务、工商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类专业,有必要控制招生规模,尤其要较大幅度地压缩专科层次的招生规模;

艺术学大类总体招生规模过大,毕业生供过于求趋势突出,需较大幅度地控制和压缩招生规模。

人才市场变化要求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首先不同学校类型要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其中占学校总数4%的研究型大学应该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占学校总数16%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兼顾高级专门人才和中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占学校总数26%的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兼顾中级专门人才和初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而占学校总数54%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兼顾初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除此之外,学校要办出特色,夯实品牌。首先,从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做出科学定位;其次,据学校的学科特长、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特点、品牌优势和地区、行业人才供求态势,努力办出特色(包括学科方向、对口行业和职业岗位群,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等);第三,加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具有行业、职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第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市场调研。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院系行政人员和广大教师与用人部门及行业、企业的交往与合作。

(作者系兰品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三届全国教育舆情分析与学校品牌支持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0245;累计访问人数:6226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