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上海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5-29 点击数:5245

陈传兴

 

摘要:上海民办高校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构建与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界定了国际化人才及其培养的概念,其次对上海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国际化人才  培养模式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我国高校如何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如何实施与发展教育国际化,如何构建与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 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与要素

1)国际化人才的定义

综合上述学者观点,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善于跨文化沟通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2)国际化人才的要素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三大要素:意识要素、知识要素和能力要素。

意识要素主要是指全球意识和创新思维。全球意识是指从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世界各国以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善于发现和分析国际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常规思路的约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问题,提出全新、独特性的解答方法或方案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

_________________

陈传兴,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上外贤达人文经济学院商学院院长。

 

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知识要素包括通晓国际规则和掌握专业知识。通晓国际规则就是熟悉和掌握广泛适用于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和区域之间以及国家和地区之间等世界所有组织成员一起共同遵守法规条例规章制度,遵守并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就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能力要素包括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竞争能力。跨文化沟就是指熟悉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尊重各国的文化与风俗习惯,掌握良好的语言交际与沟通技能,善于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国际竞争能力就是在国内外学习与工作、参与国际事务中通过与对手的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2.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特色办学理念,按照特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精心设计一套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手段、教学评估体系、师资队伍和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办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要素。这些要素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衔接、有机结合。

1)办学模式国际化

办学模式国际化是指高校实施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与外国大学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签订中外交流合作协议,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中外合作办学,利用和分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程度高,因而在办学国际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专业课程国际化

课程建设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打造精品课程,淘汰陈旧课程,引进新课程,不断更新和充实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更趋优化。处理好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英语课程之间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关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之间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关系;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关系。

3)教学模式国际化

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教学评价等。编写中英文版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断更新和规范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把握教学进度;不断调整、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将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加强基础英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应用能力,推行专业课程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引进并采用外国原版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引进和实施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演讲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修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国际执业资格证书课程,增强学生国际性就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4)师资队伍国际化

高校必须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拥有相当数量的获得外国大学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程全英语和双语教学;有计划地、多渠道选派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访问、讲学,学习,吸取国外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了解和掌握国外的最新学术动态;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和教学指导,让学生分享外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策略,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上海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6所,其中民办普通高等高校20所,约占1/3。近年来,上海民办高校大力发展教育国际化,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大批国际化人才。上海民办高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1. 国际交流合作

2004年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简称上外贤达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19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学分互认协议和合作办学项目。截止2011年底,上外贤达学院共有461人次参加了上述外国大学的短期游学项目,获得了学分互认。2011年上外贤达学院8名学生赴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并20127月获得了双学士学位。20139月上外贤达学院24名学生参加西俄勒冈大学3+1本科双学位项目;22名学生参加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3+1.5本硕连读。

上外贤达学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不仅采取“走出去”模式,学生赴国外大学修读合作项目,还采取“请进来”模式,为外国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课程或讲座。20125月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大学两位教授率领20名学生来上外贤达学院,上外贤达学院选派20名学生,40名学生组成一个为期1周的临时混合教学班,由德国教授与上外贤达学院教授、讲师共同授课。这种混合班教学模式受到了中德学生的赞赏。为此,双方商定,201210月上外贤达学院教授率领12名学生赴德国大学采用同样方式进行校际交流。

上海杉达学院自1996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并与美国瑞德大学、美利坚大学、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分校、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州立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赫尔大学,艾赛克斯大学、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尼加拉瓜学院等大学分别签订了合作办学和交流协议。2000年起学校与美国美利坚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建立的《全球教育项目》先后已有33名毕业生赴英、美两国学习,并有26名学生在美、英两国继续深造,先后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曼彻斯特等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有近20人已学成回国。

上海天华学院成立了海外教育进修学院,与国际交流处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学生国际交流事务。与美国太平洋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加州圣玛丽大学以及圣马特奥学院,建立了正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天华学院与海外高校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交流,包括教师博士培养、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领导干部及骨干教师赴海外大学挂职锻炼和访问交流等。

上海建桥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地区的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专科学生已有六年之久。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多所高校进行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与美国北达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学(DSU)的迪斯尼项目和专升本、双学位项目;与澳大利亚William Blue学院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有两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赴澳进行一年的交换学习;与英国东伦敦大学和马来西亚史丹福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专升本和本升硕项目。

2. 中外合作模式

概括来讲,上海民办高校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其主要项目是本硕士连读项目、本科双学位项目等。

1)本硕连读项目

上海天华学院与美国太平洋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举办了“4+1”及“4+1.5”教育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硕连读项目;杉达学院与美国克莱瑞恩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索诺马州立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合办了本硕士连读项目。上外贤达学院与与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联办了“3+1.5”、与美国柴达姆大学、英国诺桑比亚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

2) 本科双学位项目

民办高校与国外大学联合举办“3+1”本科双学位项目,即学生完成大部分国内本科学业后,赴国外大学修读相关课程与学分,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国内和国外双学士学位。例如,上外贤达学院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瑞士SHMS酒店管理旅游学院联合开办了“3+1”本科双学位项目。

3) 国外实习和培训项目

目前上海民办高校开展的培训和交流项目主要有暑期培训、暑期夏令营、课程进修以及社会实习。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外社会、文化的了解,开拓了国际视野,树立国际化思维,提高了对跨文化的认知。

上外贤达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GISED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州州立大学开展暑期培训项目。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每年派学生去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参加德语语言培训,另外也开设了德国F+U培训项目,输送学生去德国参加德语语言和技能培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暑期为期17天的夏令营活动,通过该活动强化提高中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

上外贤达学院、上海邦德学院、上海中侨学院等院校积极开展国外社会实习,如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近5年,上外贤达学院共有320多名学生参加了赴美带薪实习项目。

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海各民办高校在教师国际化方面的举措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举措。

1)引进“海归”教师

上海杉达学院现有教职工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9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教师占4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57%,其中引进国外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占教师人数的10%

上海天华学院组建了一支职称与学历并重、教学经验与实践能力并重、可持续发展的专任教师队伍。全校已拥有教师40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占40%,具有研究生学历占74%,引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6%

上外贤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约200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93%,博士学位教师占7%,高级职称教师占25%,获得国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30%

2)选派教师出国进修

上海民办高校把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派送到国外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进行进修、访问、讲学、搞合作研究等活动,通过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学习和吸收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增强国际教学的视野。

上海杉达学院从2005年初起以多种方式先后选派9名青年教师赴美国瑞德大学、英国艾塞克斯大学、赫尔大学等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2006年继续选派8-10名青年教师赴英、美有关大学攻读硕(博)士学位,共选送45人次,回校后用英(日)语讲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十二五期间将培养5070名青年教师具有用英语讲课的能力,以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

上海天华学院2012年选派15位教师赴美国太平洋大学教育学博士班学习深造。从2010年起上海天华学院选派了三批干部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进行研修。

上外贤达学院每年选派2-3名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3-5人赴国外大学进行短期进修、访问、讲学。

3)聘请外籍教师

聘用外籍教师是指选聘外籍教师来我国高校任教或合作开展科研,是引进国外智力、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形式。外籍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学校国际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聘请外籍教师参与教学也得到了上海民办高校的高度重视。

上海杉达学院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外籍教师,每年聘请外籍教师30余人,2005年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人数为28名,2006年为30名。外籍教师的授课不仅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而且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实力。

上外贤达学院聘请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欧福大学、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日本长崎活水女子大学、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来校授课,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而且学到了专业知识。目前,该校的外籍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8%

上海天华学院拥有一支稳定外籍教师队伍,每年聘请美国太平洋大学教师及教授为中美合作项目的学生授课,为今后赴美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每年聘请810名外籍教师授课,不仅引进了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分享国外大学教师的风采。

4)聘请客座教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立了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原英国伦敦艺术学院院长JOHN·MCKENZIE教授领衔,成员包括英国圣马丁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法国国立美术学院、欧洲艺术院校联盟、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德国艺术学院、英国温布尔顿艺术学院、芬兰赫尔辛基美术设计学院等八所国际知名艺术院校的校长。

4. 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国际化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原版教材使用。

1)开设国际性课程

上海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不仅为本专业学生,而且为公共任意选修课学生开设了国际性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关系、国际时事新闻、国际会计、国际市场营销、跨文化沟通以及介绍外国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课程,以便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知识,形成国际意识。有的院校还引进了国外大学的专业及课程,如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新闻传媒、国际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

2)双语或全英语教学

上海民办高校除了强化基础英语教学的同时,有些专业采用全英语或双语教授部分专业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水平,掌握国际通用的专业知识,提升在国际化环境下的就业能力,而且有助于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上外贤达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从2011年起实施了分班教学、动态管理的模式。

分班教学就是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口试与笔试)将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27名学生分为全英语班、双语班和普通班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全英语班级采用全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约占总课时的80%或以上),使用原版教材,同时配备相应的中文教材;双语班(英语教学约占50%),使用原版教材,配备中文教材;普通班级强化基础英语教学(相当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专业课程采用中文授课,采用中文教材。根据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既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动态管理是指每个班级的学生按10%的比例进行双向流动。具体办法是:根据英语和专业学习成绩和学生的意愿,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进行轮动,普通班的学生可升入双语班,双语班的学生可升入全英语班,全英语班学生成绩不合格者淘汰至双语班或普通班,双语班中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淘汰至普通班;原则上不允许普通班学生直接升入全英语班。这种分班教学和动态管理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学生今后国外留学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更好地发挥了学院师资队伍的潜能,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了国际化教学进程。由于深受在校学生以及高考学生的欢迎,从2012年起金融学、会计学专业也开始实施分班教学、动态管理模式。

3)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所选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等诸多方面。采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上海民办高校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步骤。国外原版教材一般具有完善的教学课件、练习、视频、网站链接等相关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所以引用国外原版教材成为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全英语或双语的专业教学时所采用的方式。

中外合作项目所采用的教材是由合作外方院校按照国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提供国外院校所采用的教材。由国外合作院校提供教材能保证在国内接受与国外相同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也保证了学生在去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的知识衔接。

 

三、进一步完善上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上海民办高校从战略高度勾画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蓝图,根据本校自身的条件、特点及优势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办学不仅分享了国际教育资源,而且提高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从总体上讲,上海民办高校在开展教育国际化、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应看到,上海民办高校不论在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组织管理上,还是在合作办学的规模与层次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1. 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整体规模不大、水平不高

上海民办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大体上又可以分内生型、外延型型和松散型三类。

内生型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在高校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打造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与国外大学相匹配或可衔接的教学、学籍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制度,主动与国外大学进行全方位对接,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分享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国外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外延型模式是指民办高校将某个专业或某个二级学院与外国大学相关专业和院系进行对接,通过双方合作办学,互认学分,学生完成双方学校规定的课程与学分后,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外延型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2+2”项目、“3+1+1项目、“3+2项目等。

松散型模式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中方学校讲学,中方教师与学生去国外大学进行短期进修学习、访问和实习,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学经验,体验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

目前,上外贤达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天华学院、上海建桥学院正在朝内生型模式的方向推进,因而在教育国际化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而其他民办高校基本上采用外延型和松散型合作办学模式,这两种合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属于粗放型的合作办学模式,因而反映了上海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水平不高,规模不大,而且学校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

2)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从上海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看,无论在师资数量上,还是在师资质量上,与公立大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外大学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跟不上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教师人数不足。这不仅反映在师资的总体规模上,更反映在适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师资不足。(2)结构不合理。这主要反映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海外留学教师占比结构上。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少,而且大多数老教师是公立高校退休返聘的。从职称结构上看,初级、中级职称教师居多,高级职称教师少(其中大多为退休返聘),高级职称中年教师更少。(3)从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看,上海民办高校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占比最高的学校依次是,上外贤达学院占比30%;上海杉达学院占比10%;上海天华学院占比6%。其他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中没有反映这一占比。

3)组织管理缺乏全局性和协调性

上海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各自不同的国际交流合作组织管理模式,这实属正常,无可非议。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采用的是双重组织管理和单一组织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最大弱点是缺乏全局性和协调性。例如,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局限于一个或者两个职能部门或二级院系,没有将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教学管理与学校治理中。再如,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与管理。又如,在学生出国留学程序、学籍管理、学分转换方面缺乏规范性。上述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改进。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外事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二级院系各个职能部门,还关系到学校治理、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2. 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提升合作办学层次与水平

近年来,上海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取得了迅速发展,形势喜人。但是,上海民办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组织管理的层次与水平与国内一流公立大学,尤其同发达国家大学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在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层次与水平,是上海民办高校高层值得深思的问题。

① 增强意识,明确目标。实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育理念国际化。民办高校要将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整个学校的发展战略,以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抓手,贯穿于办学的各个环节与整个过程。因此,上海民办高校高层要增强创新意识,精心策划,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和化解实施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发展。

②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思路与教学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与传统的、现有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发生摩擦和碰撞,甚至会遭遇阻碍。为此,民办高校要设立校教育国际化工作组,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特点与优势,制订与落实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分工与职责,建立评估标准与体系,加强统一领导以及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与绩效。

2)加大经费投入,推进教育国际化

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关系到办学的规模与质量。尽管民办高校不像公立高校有政府财政拨款,经费充足,但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① 增加经费投入。民办高校首先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寻求企业赞助、社会捐赠,在财力上支持和推进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② 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要加大对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经费资助的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师出国进修经费的支持力度。

③ 设立教育国际化专项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教师出国进修、培训、访问、交流的经费与补贴;对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给予出国留学资助津贴;开展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的活动经费与补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实施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打造一支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民办高校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 充实师资力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宣传力度,扩宽招聘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优秀人才,以充实专职师资队伍力量;采取优惠政策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专职教师,加大力度引进获得外国大学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担任全英语和双语教学工作,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② 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人数,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重点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③ 建立一支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广开招聘渠道,积极聘用外籍教师担任外语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或开设学术讲座;配备青年教师担任外籍教师的助手,加强与外籍教师的联系与沟通,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内容,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为将来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做好准备。

④ 加强青年教学能力的培养。采取“老带新”的做法,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编写教案、课程教学大纲,传授教学经验;举办了教学示范课,组织教师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组织开展教研室活动,开展评教创优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采取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积极申报各级课题研究和课程建设项目,实行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安排专业负责人指导学术研究;对于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审、职务提升、出国进修等给予倾斜政策,对教学认真、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发生教学事故,教学效果差的给予通报批评,甚至调离教学岗位。

 

参考文献

[1]夏园,上海市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年第8期。

[2]申珅,刘家枢,关于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3]高先斌,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6期。

[4]郭宪春,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裴文英,高校发展视野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江苏高教,2007 年第6 期。

[6]王根顺、王辉,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  期。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

 [2]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C].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2002:258,262.

[3] 李维民.公共财政进入民办高校是社会的一大进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4.

[4] 肖俊杰.民办高等教育财政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79.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0268;累计访问人数:6226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