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吴佳珅:高考改革应有全局意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3-28 点击数:2343

    与高考改革相关的信息,总是容易引发更多的关注。据媒体报道,3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光明日报》324日)

  人们对于这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展开激烈讨论。从结果上来看,支持改革的人数远大于反对改革的人数,改革已初步形成共识。但是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对于改革的操作细则,争议仍然很大。在笔者看来,改革是勇气的表现,但是应该有整体的思路。从目前来讲,在高考改革之前,需要做好各种功课。

  或许,一个好的高考改革可以用这样的粗线条勾勒:从覆盖层面上讲,这样的改革能够顾及到绝大多数考生群体的利益诉求;从时间上讲,这样的改革应该是可持续的,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磨练,而不是朝令夕改;从效果上看,这样的改革能够破应试教育之弊端,以不拘一格的方式选拔人才。

  当然,这种素描式的表述不足以囊括高考改革的全部。因为高考模式的改变并不是容易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之,高等教育方案应该与高考改革相匹配,也需要改。此外,还有不少细节性的问题亟待商榷。比如划分不同类型的考生应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是否过早。考生在选了之后假如发现不合适,能否修改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都需要纳入决策者的整体规划之中。高考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在粮草未动的情况下,兵马不宜先行。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盲目实施高考改革会导致那些第一次参与的学生成为牺牲品。

  犹记得2002年的江苏省实行 “3+文理大综合模式的高考改革。所谓“3+文理大综合,考试的科目不仅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课,还囊括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六门学科。考生如蜻蜓点水般学习这么多课程,不但任务艰巨,而且术业难以有专攻。这样的改革给任课教师、考生和家长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到了2003年,持续仅一年的“3+文理大综合考试模式便为其他考试模式所取代。

  需要指出的是,把握全局,规划长远是高考改革能否成功的基石。在高考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尊重和确保各类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使改革方案不至于引发新的不公平和不满。改革需要勇气,可如果仅有勇气,没有长远规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局面弄得更糟。我们应该防止那些打着改革的口号,行径却与改革相违的情况再次发生。

(科技日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6730;累计访问人数:630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