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教育网消息)12月21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专题咨询会议”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本次专题咨询会议的主题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领导、两委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市教科院院所领导及部分科研人员等80余人出席会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主持会议并致辞。苏明指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上海市委、市政府2010年颁布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总体目标。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演化,特别是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率先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的任务日益艰巨和紧迫,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考验。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和难题。苏明强调,此次专题咨询会议,就是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就制定实施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事项,听取各位咨询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会议主题,市教育决咨委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张珏简要介绍了参加教育部国家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工作的有关情况。上海市教科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由院长陈国良牵头,带领一大批研究人员,承担和完成了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主要工作。目前,课题组利用这套指标已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下一阶段将结合国家教育决策支持与服务系统的研究开发,深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联系上海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张珏提出,作为排头兵,对照全国指标,上海应通过弱化硬性指标、强化软性和内涵发展指标建立一套符合上海实际、具有引领和激发作用的指标体系和推进机制。
针对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议题,与会各委员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认为,博雅教育非常重要,要着力推动博雅教育发展,并阐述了自己对教育质量问题的认识,强调教育质量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做人第一、修业第二”,二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质疑与批判精神,三是强化“第二课堂”,四是文理兼顾,五是育人真正成为全体教师的首要职责)。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认为,上海教育现代化要强调三个“突出”,即突出普及公平均等、突出结构质量效益、突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上海市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从确保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出发,强调儿童健康应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指标,并要有科学的监测评价。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认为,上海教育现代化要加强质量指标,推动学生培养质量水平的提升,要进一步明确上海教育转型发展的目标,着力推动上海教育的国际化和信息化。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指出,在诸多国际测试面前,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省、自觉,要深入思考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抓住若干最重要的问题着力突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指出,上海教育需要结构性的变化,特别是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变革,要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任务。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指出,校长办学、教师教书育人以及学生学习等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对教育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通过教育治理结构、高校学生选拔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着力增强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指出,上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要充分体现上海的区域特征和优势,在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以及终身教育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书记陈克宏最后作讲话。陈克宏充分肯定市教育决咨委及其秘书处的工作,高度评价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上海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及更好地发挥教育决咨委的作用等问题,陈克宏强调,必须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狠下功夫,着力做好“深化”和“综合”两篇大文章,要积极解决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着力增强各项改革发展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整体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大合力,同时要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落实管办评分离等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探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陈克宏强调,当前进一步推动上海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市教育决咨委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方式和工作机制,聚焦重大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广泛汲取各方面智慧,为切实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