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仲文,1947年生于上海。现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和黄炎培优秀校长奖获得者。
记者:你觉得广东的民办教育在全国来说地位如何?
俞仲文:广东是民办教育大省。目前广东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1711所,占全省学校总数的37.6%;在校学生516万人,占全省的22.7%、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一位。从高校来说,全省有民办高校50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36.23%。其中本科院校21所(含17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29所,正如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所言,广东民办教育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可以说,广东的民办教育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包括节省了政府的财政经费,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社会稳定等等。
记者:但是民办学校的办学者经常说,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民办和公办地位不平等,师资不稳定,你怎么看?
俞仲文:我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另眼相看。比如说,财政部门认为,民办教育老板在赚钱,财政经费不应该再给你,这样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公共财政不等于公办财政,公共财政应是纳税人的财政,所有的纳税人都该普及到。我认为教育经费的分配应当以市场为决定因素,不要人为划分成公办、民办两个阵营。
记者:国外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俞仲文:国外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按照市场来分配经费。韩国的190所大学中有80%是民办的;在专科方面,145所高职中有136所是民办的,目前韩国正在实施WC C (w orldclasscollege)计划,已经有7所高职院校进入该计划,9所公办、136所民办同台竞争政府的支持,没有民营与公益的概念区分。
记者:你在民办高校工作的体会是什么?
俞仲文:首先民办学校要有比较强健的体魄。如果内功不好,市场一有风雨,打垮的就是你,所以要把教学质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第二点就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董事会主要负责建校,校长负责办学。有些民办学校我觉得制度上非常不健全,使我们的老师带有浓重的雇佣观念。第三,民办学校要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政府、企业、行业等等,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有生存空间。
记者:未来民办高职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
俞仲文:2011年底我就提出,民办高职要转型升级。我把高职的发展过程分为3个版本。上世纪90年代初,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是自身发展的1.0版。随着2003年高职评估和2005年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开展,我国高职进入了2 .0版。而今,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和加速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了3.0版时代。
高职教育3.0版要解决10大问题,包括培养规格、教学设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定位、校企合作形式等都需要转型升级。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