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长三角地区民办高中国际教育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在沪举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12-13 点击数:6726

陶西平 尹后庆分别作主题报告 胡卫致欢迎辞

 

 

本网讯(边泽 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办高中国际教育实践与探索研讨会1212——13日在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举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副主席陶西平,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会长胡卫致欢迎辞。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周勤建,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上海市部分区县教育局负责人,苏浙皖沪有关民办教育协会负责人和民办高中校长、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胡卫代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对与会代表出席会议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从2010年起,长三角地区民办教育高峰论坛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三届,今天举办的是第四届。过去的三次论坛,围绕民办教育制度创新、政策环境改善、民办学校特色创建等主题进行研讨,达成了多项共识,形成了合作协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胡卫说,本次论坛的主题围绕民办高中的国际教育开展研讨,顺应了当前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资源从一国到另一国流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共享,这就导致教育国际化问题的产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区域也作了实践和探索。上海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3所民办高中为此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我认为,教育的国际化,目的就是用世界的标准办教育。但是,我们在国际教育的实践中也面临诸多问题亟需研究、探索和破解,今天的研讨会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研讨的平台,希望代表们围绕主题献计献策。

研讨会上,陶西平作了题为《涌动的潮流——关注世界教学改革的动向》的主题报告,就当前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改革和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看法。他认为,要关注世界教学改革的动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国际交流日益加快。教育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最锐利武器,公平与质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世界潮流指向。围绕提高教育质量,陶西平联系美国、英国等多国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如何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并联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质量的评估等问题。陶西平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质量,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尹后庆作了《引进高中国际课程的价值判断和政策设计》的报告,尹后庆从政府管理者的层面认为,引进国际课程是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是上海基础教育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他认为,当前推进教育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教育的国际化不仅适应了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尹后庆认为,教育的国际化要坚持“四不”,即不是外国大学的预科班;不是国际教育机构的招生办;不应该成为中介的广告牌;不是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要通过国际课程促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尹后庆还联系上海的实际列举了在引进国际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上海国际课程要围绕“五个方面的考量机制”和“三大价值定位”的举措,使上海教育的国际化进一步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研讨中,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代表课题组,汇报了上海市民办学校国际高中课程探索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开展及取得的成果;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厉笑影介绍了IBDP项目在该校的实践与探索;苏州外国语学校代表介绍了高中国际教育与探索;浙江海亮国际学校校长郑继红介绍了SAT课程及JECSS课程的实践探索。

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周勤建也分别在会上谈了上海开展国际教育的一些感受;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唐晓杰、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世虎分别主持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主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承办。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301;累计访问人数:8405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