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加强我国民办教育科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8-29 点击数:4015

作者:季明明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官方网站

 摘  要:加强研究对于我国民办教育和广大民办学校持续、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为导向可以列举出当前从宏观全局到学校层面需要研究的几十个重要问题;建议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民办教育行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依靠广大民办学校和教育理论界的积极参与,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研究工作开展起来,并有必要将其列为到2020年前贯彻落实《纲要》进程中、事关构建中国特色民办教育体系的一项宏大理论建设工程,认真对待和实施。

关键词:民办教育   理论研究   重要问题

  一、我国民办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各级政府、广大公办高校及科研单位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宏观政策研究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引领我国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至今,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改进、深化并加强。但是,专门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宏观政策研究相当薄弱。事实正在表明,民办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我国教育巨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教育的科学研究尚未被提到议事日程。例如,在国家级教育研究机构和教育与师范类重要大学中至今尚无民办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制定的过程中,应该说,主抓领导对民办教育问题是高度重视的。但是,令人深感可供制定《纲要》借鉴的以往这方面的有效研究成果太少了。当前造成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迟缓因素不少,其中对民办教育的理论、科学与政策问题研究的重视不够、开展不力、成效不显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教育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社会各种传统落后观念的更新,我国发展民办教育新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民办教育宏观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国家民办教育公共管理新体系的创设,都需要有理论成果作引领。为了减少肓目性,增加预见性、系统性、科学性,为了全面理解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法律和建设国家与地区民办教育法规体系,开创有中国特色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都必须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与加强民办教育理论、科学与宏观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双刃剑,它为广大民办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民办学校已从二三十年来的草创、迅速扩张、初步站稳脚跟,到了今天进入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转型期。不得不看到,广大民办学校都将面临从依靠广告、宣传、造势竞争,向依靠实力竞争转变;从倚重规模扩张,向稳定规模、打造质量、特色、品牌,注重内涵发展转变;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向注重两大规律”(教育规律、市场规律)、确保持续发展转变;从补充教育资源不足的卖方市场,向提供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教育资源(当前主要体现在民办基础教育领域)买方市场转变;家族式合伙人体制,向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制度转变。主动适应和正确把握这个大趋势,是广大民办学校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切入点,哪个学校就此走在前面,哪个学校就更有希望做优、做强、做大,确保可持续地发展。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做许多的努力。重视与加强科学研究,是首选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民办学校中有不少已渡过初创的危险期,稳步拓展,越做越强,进入了良性和可持续发展阶段。这些学校核心层的共同特点是注意学习、重视研究,这是我国民办教育工作者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定位不清、思路模糊,办学艰难、每况愈下,甚至有些已经不幸倒闭。其中有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以及需要得到政府与社会更大的支持等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举办者、办学者长期以来习惯于以干代学、以干代研,始终不重视、不开展、不组织科学研究,产生的教训极其沉重,付出的代价十分昂贵。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事业需要做许多努力,包括要继续靠奋力拼博、勇于实践。但是最根本的是,这种实践不是盲目的风险实践,而应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理性实践、创新实践、科学实践。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广大民办学校的灵魂。中国特色民办教育既然作为一个全新的事业,必然要求广大民办学校须比公办学校更重视科研,更要学会创新,才能实现在办学整体水平上的追赶。总之,只有创新才能排除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创新能力要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能力是民办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研究及其实际成效的大小,事关一切民办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二、民办教育发展进程中亟待研究的问题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80237;累计访问人数:8772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