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教育的全面领导,202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强典型宣传,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开设专栏,集中展示有关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民办高校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案例,示范带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北京市始终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系统谋划、纵深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坚持首善标准、扛起首善担当,构建“五位一体”的“组织、育人、治理、保障、考评”工作体系,有效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组织体系守正创新,着力在压实政治责任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高位统筹聚合力,市委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出台《北京市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纳入市委“两新”工委工作范畴。建立市委组织部宏观指导、牵头抓总,市委社会工作部归口指导,市委教育工委具体推动,属地兜底的工作机制。将民办高校党建深度融入全市教育系统党建总体布局,与公办高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二是理顺隶属强根基,高标准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全市民办高校党组织关系全部隶属于北京市委,归口市委教育工委管理,其中尚未转设的民办本科独立学院由市委教育工委授权合作办学的公办高校党委代为日常管理,确保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是精准选派“领头雁”,2018年出台《北京市选派民办普通高校党组织书记工作实施办法》,向民办高校精准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懂教育、会管理、身体好的党组织书记,配强“关键少数”。目前正对标最新要求进一步修订选派办法,将民办高校党委书记选派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通盘考虑,进一步选优配强、提升实效。四是创新协同共提升,建立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兼党建工作联络员队伍,指导成立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率先建立北京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机制,注重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打造“首都特色、民办特质”协同机制。
二、聚焦育人体系培根铸魂,着力在培养时代新人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理论学习常态化,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推广理(董)事会第一项议题专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工作做法,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理(董)事会与党组织联学活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金融科技学院等通过汇编组织建设文件、开展专项培训、线上线下多平台学习等方式,组织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新成果。二是多项“纳入”一体化,将民办高校纳入全市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纳入市级培训体系、纳入专项补贴范围等。15所民办高校大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育人元素,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依托“长城脚下思政第一课”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三是共建共享手拉手,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推动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市属重点马院与民办高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研制民办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方案,进一步深化公办、民办高校思政课全方位帮扶机制。四是实践砺志强担当,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用好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契机,组织民办高校师生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等各项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开展“小我融入大我”“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拓展育人新格局。
三、聚焦治理体系立柱架梁,着力在优化治理效能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制度保障严要求,推动将党建工作有关要求写入学校章程,制定章程示范文本,为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刚性制度保障,15所民办高校全部完成章程修订。二是规范决策破难题,全面建立并落实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制定出台民办高校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完善党组织与理(董)事会、监事会日常沟通协商制度,细化明确党组织在事项决策中的研究决定、前置讨论和政治把关权责。三是治理体系保落实,按照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政治把关、理(董)事会依法决策、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照章执行、师生员工民主监督的内部治理体系的要求,15所民办高校100%实现党组织书记进入决策机构、100%实现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及学校重大事项通报,监督学校重要决策落实情况。
四、聚焦保障体系聚力赋能,着力在强化资源支撑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真金白银强投入,设立民办高校党建思政专项经费,每年投入700余万元保障民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对标公办高校标准,落实辅导员岗位补贴、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补贴、学生党支部工作经费、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补贴,并为担任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的退休干部设置专项补贴。二是系统培育强本领,落实“双培养”机制,深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连续多年举办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干部及决策管理层专题培训,累计2400余人次。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入选全国师生党员基本培训首批试点高校,辐射带动民办高校党员培训工作再上台阶。创设民办高校党建课题系列,2024年立项28个市级课题,完善全链条管理机制,强化政治引领与履职能力双提升。三是工具赋能促规范,创新编印、推广使用《北京市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手册》《北京市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工作手册》《北京市民办学校党建指导员工作手册》,研究制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等内容,通过明确标准、拆解工作流程等方式,提供“导航图”和“工具包”,有效破解“不会干、干不好”难题。
五、聚焦考评体系奖优促建,着力在推动干事创业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述评一体压责任,将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统一纳入全市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范围,实现“以述明责、以评促干”。二是多维评价强牵引,创新构建“日常督导+专项检查”评价链条,优化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联络员按月督导评价制度,每年更新完善民办高校年检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年检评估“指挥棒”作用。三是典型引路树标杆,5个民办高校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所民办高校获评全市奖励支持社会组织党组织,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四是结果运用显导向,将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年度审核、招生指标、评优评先、经费保障支持的重要参照,坚持把事业发展成效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以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