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6日,以“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新形态、新技术与新实践”为主题的第四届开放教育研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国顺路校区举行。本届研讨会策划了六个主旨报告、三场13人次的对话访谈以及6场论文分组交流与点评、“教育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等环节。
本次研讨会吸引来自全国80多家教育机构的200余位研究者和实践者踊跃参与,不仅深化了与会者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终身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者在热烈的研讨中进行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收获满满。
畅谈新形态、新技术与新实践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炜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数智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基本面貌。终身教育领域要围绕快速变化的世界给学习者带来的挑战、未来智能生态的学习型社会图景,以及如何协同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等问题展开讨论,不断深化对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解,更好地推进教育强国战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作主旨演讲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郑益慧教授作“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进程与路径——基于《开放教育研究》2013-2024年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开放教育研究》要继续充当好终身教育政策与实践“平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者”、社会需求“响应者”、国际-本土“对话者”、优秀成果转化的“赋能者”等角色,助力终身教育体系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以“大方法”统揽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大方法”将中国系统哲学的核心智慧(道法套论)与当代复杂性科学、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及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性融合,构建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统一的元方法论框架。报告详细阐释了“大方法”应用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有序步骤与强大合力。
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正向预判和潜在忧虑,并从十个方面思考终身教育。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终身教育需要顺势而为,保持清醒,既要泛在可及、高效赋能,又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和人文温度,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既彰显活力又行稳致远的终身教育体系。
针对“泛在学习”时代教育的困难与可能,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建议教育要跳出已知的封闭,摆脱技术与算法的过度束缚,通过回归实践体验来拥抱未知困境,重构人与世界的感情链接,让学习重新回到内在动机和意义,最终培养出眼中有光、手中有事、脚下有劲,兼顾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行动力量的完整个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顾问凯蒂·琼斯、日本大正大学牧野笃教授以视频形式作了主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顾问凯蒂·琼斯介绍了先前学习成果认可、验证、认证的重大意义等情况并提出,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构建学习、就业和再学习的循环,激活隐性学习成果,赋能个体发展,支撑构建终身学习生态。
日本大正大学牧野笃教授从“小型社会”的现实出发,阐释了日本社会教育和终身学习概念的新内涵,分析了老年人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参与和社会自治为导向的新的终身学习目标,以及由此带来的终身教育体系新变化。
创新形式,促进智慧共享
为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和促进跨界观点碰撞,本届研讨会设计“专家对话”“理论与实践对话”“中青年学者圆桌论坛”三场对话。
专家对话
由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教授主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吴晓川研究员、浙江台州学院院长乐传永教授参与的专家对话,聚焦“终身教育体系何以‘泛在’‘可及’:理论构想与实践路径”论题,深入探讨了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未来图景、现实问题与构建路径等问题。
理论与实践对话
由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教授主持,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教授,上海老年大学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彭海虹,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阳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对话,围绕“开放教育如何为实现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助力:当下困境与反思”论题,深入剖析了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中青年学者圆桌论坛
由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院长杜若研究员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许竞研究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育学院院长欧阳忠明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李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丽华副教授,上海开放大学白庆春副研究员参与的“多路径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新的可能与路径”的中青年学者圆桌论坛,从多方协同、制度建设、数智赋能、国际比较等视角畅谈了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愿景与建构路径。
对谈氛围热烈,引发参会者积极提问和交流。上海开放大学徐辉富研究员最后作学术总结。
“教育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深受欢迎
“教育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由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河南大学兰国帅教授担任主讲,他们分别结合研究经验,作了有关“从现象到灵光:教育论文的思想性何以生成?”“GenAI时代高质量学术论文撰写方略”的报告,介绍了如何撰写有思想、高质量教育学术论文。内容深入浅出,深受青年学者的欢迎。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河南大学兰国帅教授在工作坊上作报告
本届研讨会还开设论文小组交流与点评,60多位参会代表围绕“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应用”“老年教育发展与实践”“社区教育与文化养老”“教育技术与人才培养”“终身教育政策与制度”六个分主题,分享了不同区域鲜活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广西师范大学袁磊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常咏梅教授、常州工学院张志欣教授、山东开放大学于倩教授、上海开放大学魏志慧研究员和李学书研究员等作专家点评。
论文小组交流
参会代表普遍认为,研讨会主题前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包容,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和对话平台,也为构建有广度、有温度和有深度的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智慧和力量。
(上海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