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五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第五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同期举行。两项活动汇聚了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128所民办高校的代表以及一线教师,通过竞赛与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索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赛制革新:从“竞技场”到“指挥棒”,评价之变引领教学之变
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上海市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承办。本届大赛以体系化革新赛制,在竞争、较量、展示之外,更核心的是关注并赋能参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分组精细,覆盖五大学科领域,兼顾不同职称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过对课程实施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案设计等的多元评价,系统进行考察。同时,大赛现场答辩环节采用 “15分钟教学创新汇报+5分钟专家提问” 的评审模式,加强现场互动。
经过校内选拔赛、省内晋级赛的层层筛选,最终76名教师从长三角地区128所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专家组与组委会慎重合议,最终评选出10名一等奖、30名二等奖及36名三等奖。
大赛评审专家代表、上海师范大学黄友初教授从育人实效、终身学习和职业态度三个维度高度评价本届赛事,特别赞赏参赛教师群体“将终身学习用到深处”。合肥工业大学陈翌庆教授则特别赞赏参赛教师们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
11月8日上午举办的“卓越教学与创新发展”工作坊成为本届大赛的一大亮点。工作坊创新采用“新老结合、公民办联动”的交流模式,邀请在各类教学比赛中担任评委的公办高校教师、青教赛及教创赛特等奖获得者、上海市教学能手等资深专家,与参赛的民办高校教师展开深度对话。
在工作坊现场,不同背景的教师展开直面交流。青年教师直言在教学过程中遭遇的真实困惑,分享尝试过的解决方案;深耕教学多年的名师坦率分享同行观察与核心经验。“一直听说杨婷,知道她拿了国赛一等奖,这次终于见到本人,真的很厉害。”一位文科组教师感慨道,“她提到一路打比赛,每一句说出来的话都必须仔细斟酌,要细致到这个程度。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交流,让每一位参与者在分享互动中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本质,个体与同伴之间的思想碰撞,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原始动能。
系统支撑:年会赋能,为“竞赛力”注入“长效力”
大赛并非孤立的竞技舞台。就在决赛前一日,以“教育强国建设下的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同步举行。这场学术盛宴为大赛构建了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上海市教委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苏铁在大会开幕致辞中,围绕“使命担当、创新转型、协同共进”三大关键词分享了深刻见解。他强调,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快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公办民办没有区别,我们都承担着同样的使命。”她强调,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基础性工作,将极大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势头。
年会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把脉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陆昉教授系统分析了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与发展趋势。基于OBE教育理念,他提出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学重构。浙江大学阙明坤教授深入剖析了民办高校教师转型的时代要求,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教师转型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交通大学苏永康教授前瞻性地探讨了数智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他提出要构建“师-生-机”深度交互的新型教学关系,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上海师范大学王健教授系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引导教师从“职业人”向“教育家”转变。
本届年会设置的六个平行工作坊中,半数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数智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廉洁副教授主持的“AI赋能课程改革与数智课程建设案例”工作坊,聚焦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上海大学辛明军教授则通过“AI+课程教学改革聚力教师创新发展”工作坊,为教师提供从理念更新到实践落地的完整支持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项乐源副研究员聚焦“AI+教学”工具的实际应用,为教师提供提升教学效能的实用方法。这些工作坊内容反映了民办教育界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把握,展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趋势。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海燕在总结大赛历程时指出:“纵观前五届大赛,我们面向128所长三角民办高校,397位一线教师晋级决赛,其中青年教师占比75%。他们在教学竞赛中不断突破自我,已成为长三角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生力军。”
大赛检验的是教师一时的“竞赛力”,而年会滋养的是教师持久的“教学生命力”。这种"赛研结合"的模式,确保教学创新不是昙花一现的竞技展示,而是扎根课堂的持久变革。
协同赋能:构建教师发展长效机制
支撑这场区域性教学盛事的,是长三角地区稳固的教育协作机制。自2019年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成立以来,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持续深化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了稳定的轮办、共商、共享机制,才使得优质教师发展资源在区域内流动互补,共同抬高了长三角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水位。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顾红亮将赛旗交予下届主办方领导、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卢鹏的手中,标志着这一区域性赛事将在新一轮的循环中持续推动长三角民办教育的协同发展与深度融合。
历经五届耕耘,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与教学发展学术年会已发展成为区域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两张名片,共同为民办高校教师搭建互学互鉴、共进共荣的成长平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长三角民办教育将继续深化协作、凝聚合力,共同谱写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篇章。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