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综合上海中华职教社消息)10月22日至10月28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率代表团一行6人赴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开展交流访问和专题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国家战略要求,破解上海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难题,探索“职教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可行路径,正值第五届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格举行,访问团一行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分别拜访了格鲁吉亚阿尔特大学、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华凌国际经济特区、格鲁吉亚涉外大学、格鲁吉亚雇主协会、阿塞拜疆国立石油工业大学、巴库国家工业与创新职业教育中心和巴库造船厂等机构和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系统了解两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资企业经营状况及国际合作需求,对方均表达了与上海中华职教社建立联系、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强烈愿望。

在访问阿尔特大学和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期间,胡卫与该校副校长、职业教育项目负责人伊尔玛·格尔德泽利泽、孔子学院院长张稳刚等座谈交流,重点了解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和职业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听取了孔子学院持续推动中文教育和开展校际交流等方面情况。胡卫介绍了上海中华职教社工作开展情况和上海职业教育在推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效,希望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的文化交流,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助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合作新路径,要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中双向发力,以开展中文教育为桥梁和纽带,以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为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的“朋友圈”和“留学中国”的影响力。

在访问格鲁吉亚涉外大学期间,胡卫听取了该校校长艾莉索•艾丽萨什维利、广州涉外学院华文与外语外贸学院院长外派兼格鲁吉亚涉外大学副校长李红英等关于该校办学情况的介绍,重点了解了学校依托华文教育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的成功实践。该校的创办者是中国涉外教育集团,通过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开展境外办学,形成“华文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品牌特色。胡卫表示,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为中外学子共同学习与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可以作为“职教出海”的典型案例。

胡卫一行还来到华凌国际经济特区(由新疆华凌工贸集团在格投资建设),了解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并与格鲁吉亚雇主协会进行座谈交流。该协会企业家关系经理拉蒂·詹吉拉什维利、中国事务部经理尼科洛兹·纳赫克比亚介绍了协会的基本情况,表达了与中国相关协会组织建立合作的强烈愿望。该协会现有3000家企业会员,与当地政府关系紧密,是格鲁吉亚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机构,尤其在吸引外资、搭建中格商业桥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协会会员企业ICS公司项目经理莉卡·伊梅尔利什维利、新视野大学国际关系部经理雷纳塔·克雷塞利泽等分别介绍了企业、学校在人工智能、法律等领域的行业优势,希望与上海的企业和学校建立多方面合作。胡卫也全面介绍了上海中华职教社的组织架构、成员构成、主要职能和作用发挥情况,希望与格鲁吉亚雇主协会建立合作、强强联手,为各自会员创造更多交流合作机会,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访问巴库国家工业与创新职业教育中心期间,代表团一行在中心主任沙班·恰尔奇耶夫、副主任希亚勒·穆罕默德多瓦、国家职业教育署局长代表娜塔万·阿加耶娃等的陪同介绍下参观了中心焊接技术、车辆工程、机械加工、木工等专业实训设备和教学场景,详细了解中心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运作情况,还偶遇代表阿塞拜疆出征上海2026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焊接项目参赛选手。
据了解,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工程,该中心是在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的直接倡议和支持下创立的,是集现代化职业教育、先进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顶尖中心。
座谈交流中,胡卫表示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他介绍了上海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强调职业教育要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布局,要推进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急需相适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配,希望双方能加强沟通合作,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共同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胡卫一行来到巴库造船厂,与船厂总经理伊曼维尔迪·哈萨诺夫、培训与发展部主管纳扎夫·穆斯塔法耶夫、船舶维修项目经理阿扎德·阿利耶夫等座谈交流。据介绍,巴库船厂是一家由阿塞拜疆国家资本主导、引入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国际渠道的现代化合资船厂,正发展成为里海地区造船与修船领域的核心基地。胡卫介绍了上海是中国近代造船业的重要发源地,有悠久的造船历史,也是中国当代船舶工业的重镇,拥有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等多个大型造船企业。这些企业非常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企业办校,构建了“以产促教、以产促学”的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我们愿意为促进两地企业间的交流互访、开展员工培训积极牵线搭桥。

在访问阿塞拜疆国立石油工业大学期间,胡卫与该校执行科学与创新副校长埃尔维斯·伊斯梅伊洛夫、石油-天然气-矿业学院院长埃尔曼·伊斯坎德罗夫、石油机械学院院长阿里·希克马特·艾哈迈多夫等座谈交流,着重了解了该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特色和国际化教育环境。该校成立于1920年,是阿塞拜疆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专注于石油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长期为阿塞拜疆及周边国家的能源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国际学生群体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30余个国家,形成多元文化融合的学术氛围。双方表达了增进交流合作的意愿,将在推动校际合作,支持学生参与交换项目或联合研究,开展青年文化交流方面寻找合作契机。
胡卫一行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调研,感受到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开拓业务,国际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海外学习者的关注,各国对精通中文且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海外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访情况已形成专题调查报告。上海中华职教社将发挥自身联系海内外职业教育界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化推进“职教出海”机制的建立和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建言献策、搭建平台,为服务国家战略与上海城市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