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中国青年报消息)11月7日,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来自全国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代表,以及有关民办教育协会负责人,汇聚温州,共话人工智能等因素给民办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给民办教育带来什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国务院原参事汤敏用一组机器人与人类成长的对比数据阐述观点说,人从怀孕到出生孕育10个月,流水线造一台机器人18分钟;人从小学到高中接受教育时间12年,机器人掌握基础教育知识的时间30分钟;机器人还不需要薪酬、福利,不要缴“五险一金”,尤其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对传统的民办教育带来挑战。
今年民办幼儿园、民办义务教育规模进一步萎缩,民办高中招生困难加剧,民办高校首次出现招生不足。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华说,在人工智能与人口出生率下降带来的影响下,民办教育首当其冲。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民办教育需要规范内部管理,避免各种法律风险,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同时,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落实和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