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党建工作

广东民办高校党建当何为?“微党课”比赛“探路”

作者:abmin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数:205

 

10月24日,广东省第九届民办高校“微党课”比赛在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举办,来自全省民办院校的50名教师现场角逐。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情景演绎、互动交流等方式,创新讲述时长6分钟内的“微党课”,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该微党课比赛由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院校分会主办,已连续举办九届。本届赛事由广州新华学院承办。

近年来,广东省民办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此次参赛的“微党课”都有哪些特色亮点?民办高校,应如何以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上午的赛程近半,广州新华学院“微党课”比赛课室里,一阵清脆的铃声忽然响起。

“听到这深山的铃声,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那些藏在课堂里的故事?”广州新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宇晴以一串铃声切入,将现场的老师们带入情境,开始讲述课室里曾缺席的一位学生——小李的故事。

每月300元的生活费曾是压垮小李求学路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国家政策和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的托举下,他得以重返校园,勤学苦读,毕业后又毅然选择返乡从教。

支撑这份薪火传递的,正是来自教育最本真的力量。“而这力量,源自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宇晴动情讲述。

广州新华学院党委书记郝登峰表示,一直以来,学校引导师生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微党课,如鼓励外国语学院教师将自身在国际会议中口译的经历转化为鲜活党课素材等,并将微党课创新纳入党建“双创”考察的一环,通过经费倾斜、激励机制完善等提供支撑。通过课程铸魂、实践塑形等措施,广州新华学院正不断构建育人新格局。

为提升党课育人实效,广东多所民办高校都注重党课讲述与时俱进、形式创新、见微知著。今年2月,广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此次参赛的“微党课”便紧扣教育大会精神,重点突出“加强作风建设、勇担教育使命、奋进强国征程”这一主题,既就地取材,也贯穿古今。

珠海科技学院参赛的微党课以跨越87年的“教育长征”为主线,将战火中坚守教育理想的先辈与新时代“云端授课”的教师相呼应,展现了教育手段从“窑洞”跨越至“云端”,凸显了技术赋能教育、山海传递信仰的时代特色。

该校党委书记廖立国表示,学校党委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打造“红色·铸魂”六大文化育人品牌,将“红色讲堂”“红色映像”等教学形式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党课从“理论灌输”向“价值引领”和“行动自觉”深化,并建设在线教育平台,让党课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将党课融入“大思政”教育

党课教育,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东民办高校正探索将党课融入到“大思政”教育之中,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比赛现场,“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是取材热点。她倾尽所有,于深山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拖着病躯点亮了2000余名贫困女孩的求学梦想。广东白云学院青年教师陈小琳通过讲述张桂梅等典型故事,生动阐述了教育家精神,既有深度又接地气。

在日常的立德树人中,广东白云学院也持续创新党课形式,打造了“行走的白云红课堂”及“情景党课”等活动。该校党委书记孙国忠说,学校坚持将党课融入思政教育,并贯穿育人全过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

广州南方学院“微党课”同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深入浅出,把红色故事讲得入情入理。

“我们正在推动‘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将优秀微党课纳入党员培训体系,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广州南方学院党委书记李建超介绍,学校尤为注重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育人动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引导教师立足岗位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参赛的微党课则紧扣教育家精神和岗位实际,将教育强国与立德树人、党建理论与思政教育、铸魂强师与青年教师成长等有机融合,用青春语言诠释新时代使命担当。

该校党委书记杜小明表示,学校注重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思政铸魂和文化培根,积极开展微党课比赛、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同时由党政领导带头讲党课、听讲评思政课,并建构“五位一体”育人格局,思政实践课已实现全覆盖。目前,近20项课程思政成果跻身省级示范项目。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丁勇称,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扎实推进“五育并举”,持续打造“培元工商、工匠工商、体魄工商、优美工商、奋斗工商”育人特色,获批立项“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是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

从党课教育出发,当前,广东民办高校正全方位推进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办学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光团认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建强骨干队伍,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同频共振。

“今年是学校建校25周年,我们凝练提出‘适者大成’品牌理念,着力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开创办学新局,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陈光团说。

广州商学院党委书记唐明勇介绍,学校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作为核心抓手,如今学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配备全覆盖,累计培育10个省级以上党建“双创”项目,近三年来组织党员师生268人次、95支队伍投身“百千万工程”,充分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们坚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广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圣诚表示,学校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党委全程把关硕士点建设、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重大任务,17个二级党组织、50个党支部实现教学科研一线全覆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落地,筑牢融合根基。该校连续3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检中获评“优秀”,连续4年在党委抓基层党建考核中获评“好”。

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广州工商学院以“强基·润心·竞进”三大工程为主要抓手。该校党委书记张振超称,学校正以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办学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获批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平台12个,以及引导师生积极融入地方“百千万工程”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党建聚焦推进学校申硕工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将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确保党的声音和力量直达“最后一公里”。广东民办高校应如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通过将党支部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我们激活了组织末梢,使支部成为专业建设、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坚强堡垒。”广东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吴念香表示,校园里,教师党员带头深耕教学科研,将党建活力转化为育人实效;师生支部共建共融,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实践表明,强基固本才能行稳致远。近年来,广东科技学院学生竞赛获奖、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等指标实现飞跃,学校也成功入选省党建示范校和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定期举办航空特色品牌活动,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打造过硬队伍;开展实践教学,全面提升育人实效……在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党建正成为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该校党委书记陈晓鹤介绍,学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探索“支部建在专业群上”的特色实践,成功立项省级样板支部1个、“广东行”团队1个,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群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参赛团队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斩获三等奖等。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柴克生也称,学校坚持以“一院一品”引领二级学院党组织“五个到位”,以“一支一特”推进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同时,不断完善党校师资库,开展集中备课,讲好“家门口”的“红”故事,将基层党组织真正锻造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南方+记者 陈伊纯 姚昱旸 马瑞婕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6831;累计访问人数:9783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