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岛城有这样一所学校,她依山傍海而生、携教育初心而立,以三十年的坚守与开拓,在青岛民办教育的壮阔画卷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95年石老人畔仅一幢校舍,到如今拥有近5000名师生、成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民办高中,她的发展轨迹,亦是民办教育从“有益补充”成长为“重要力量”的生动缩影。
10月18日上午,“卅载海山 躬耕不辍”青岛海山学校建校30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大会在秋光潋滟的校园中启幕。各界宾朋、师长学子、归来校友,共聚这片山海相望的育人热土,以温情与敬意,共赴一场跨越三十年的教育之约。
卅载春秋启新篇,校史长廊打开“成长日记”
清晨的海山校园,早已被校庆的热烈氛围包裹。教学楼里的签到处,嘉宾们提笔签字、送上祝福,用镜头定格每一个珍贵的瞬间;“光影海山”拍立得专区,校友们手持印有“卅载海山”“海山追梦人”等内容的文创手牌,在背景墙前记录此刻的感动;打开“海山纪·三十光”文创纪念礼包,不少校友捧着其中的画册认真翻看,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串联起三十年的时光对话。
上午9时30分,青岛海山学校校史长廊揭牌仪式如期举行。长廊两侧陈列着从1995年建校初期至今的珍贵资料:1995级高三毕业生合影、1998年校园全景、2015年东校区开工建设奠基仪式、2018年刘凤仪考入清华美院的录取通知书、2025年高考本科超千人的捷报……“从80余人到5000余人,从一幢校舍到现代化校园,这些资料就是海山学校的‘成长日记’。”
大会现场,鼓声阵阵,古琴泠泠。青岛海山学校古琴班学子端坐舞台中央,一曲《梅花三弄》借物咏怀,恰如学校“爱国、求实、勤奋、自立”的校训,历经岁月仍历久弥新。琴音渐歇,《青岛海山学校建校三十周年宣传片》正式发布,青岛海山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大会启动仪式成为全场的焦点,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王世杰登台主持。
“三十年筚路蓝缕、日夜兼程,学校于时代发展洪流中激流勇进,坚持实干求实,从每一件小事抓起,以优质师资、勤勉学风和特色教育,用心用情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子,赢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广泛信任。”青岛海山学校董事长王文祥深情致辞,回顾了学校从“几间校舍”起步、历经规模扩大、走向内涵发展的建校历程,诠释了“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办学初心。
青岛市教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刘鹏照在致辞中提到,青岛海山学校作为我市高中阶段民办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自建校以来,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探索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用三十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民办高中办学之路。
“海山学校的三十年,也是青岛民办教育从‘补充’走向‘协同’的三十年。民办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成为激发教育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重要力量。海山学校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民办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青岛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论业在致辞中充分表达了对海山学校的认可。
“海山印”30周年校庆仪式启动上,嘉宾们共同登台,推杆启动装置,青岛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杜小悌为学校三十周年校庆题写的“卅载海山 躬耕不辍”书法卷轴徐徐展开,标志着海山正式迈入三十年发展的新起点。
师生同台述历程,尊师重教薪火相传
本次校庆文艺汇演以“海山忆”、“海山情”、“海山志”为叙事主线,师生校友同台献艺,以歌舞、朗诵、情景剧等丰富形式,将海山学校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师生情谊与远大志向,凝练成一场撼动人心的视听盛宴。
龙狮社团翻腾起舞、啦啦操社团青春飞扬,舞台上,现代歌舞《海山欢迎你》瞬间点燃全场。“回首世纪之交的岁月,那是一段以信念为灯、以奉献为笔的峥嵘历程。”在热烈的氛围中,青岛海山学校原教务主任刘鹏志登台,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将观众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随后,由王世杰校长领诵的情景诗朗诵《海山追梦人》,以铿锵之音再现了三十年砥砺前行的壮阔画卷,那句“于荒芜中点燃火种,在困境里高举明灯”的述说,道尽了一代代海山人的教育初心。
“三十年,昔日的星火已成为今日的璀璨,曾经的山间一隅,已壮大成为一片宏伟的建筑群。一代代的海山人矢志不渝,这是跨时空的传承,更是海山之情最磅礴的力量,它将永远推动这所学校走向更高、更远、更强。”青岛海山学校原常务副校长王树焕的登台讲述,为深沉的“海山情”写下生动注脚。情景剧《海山风云:我想对您说》改编自建校初期的真实故事,在戏剧冲突与情感升华中,将海山学校“严中有爱”的育人温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在海山学校三十载风华岁月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粉笔为犁,以讲台为田,默默耕耘,静待花开。从青丝到白发,从初心到坚守,他们是海山精神的铸造者,更是教育理想的守护人。活动现场,海山学校“功勋教师”“领航教师”颁奖仪式同步举行。青岛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青岛教育协会会长王洪琪,青岛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李业庆,青岛海山学校董事长王文祥为教师们颁发证书与奖杯时,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共同向这群“躬耕教坛的筑梦人”致敬。
展望未来的序曲,由现代歌舞《踏浪而行》奏响。舞蹈社团和武术社团的同学们以刚柔并济的舞姿与飒爽英姿,展现了海山人乘风破浪、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在“海山志”篇章,青岛海山学校原常务副校长张国强登台寄语,“祝愿海山学校的未来,志似大海,容纳百川,永立潮头;志如高山,根基永固,胸怀天下”。
汇演尾声,全场师生共同唱响校歌《海山之歌》,将庆典的气氛再次推向最高潮。“心有巨轮方能跨海越洋,坚定理想释放心中的光,立足海山开启智慧之窗,努力奋发做国家之栋梁……”悠扬的旋律中,台下荧光闪烁如星海,歌声回荡满会场,为这场兼具温度与力量的校庆汇演画上圆满句号。
特色办学结硕果,民办教育界的“海山方案”
青岛海山学校,正如其名,这所学校既有“海”的包容——以多元路径接纳不同基础的学生;也有“山”的坚定——在教育的根本规律中深耕不辍。
建校之初,学校仅以一幢综合校舍、80余名师生启程。在民办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年代,学校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为目标,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找生存空间。2002年,学校与青岛六中合作开设美术班,成为全青岛民办学校中率先探索美育特色路径的先行者。2012年成立美育创新班,而后推行“五三三”美术教学法,逐步构建起“文化+艺术”双轨并行的育人模式。
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上秉承王文祥董事长提出的“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精细化管理的品牌学校。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这些举措不仅回应了学生基础参差的现实,也成为海山从规模扩展走向内涵建设的转折点。
海山学校的美育特色,不仅是课程设置上的突破,更是育人理念的深刻实践。2018年,学生刘凤仪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青岛民办教育培养的首位清华学子;2020年,江沣源以山东省综合分第一名的成绩同样踏入清华。
近三年,海山学校10余位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120余名同学被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以及211、985双一流院校录取,成为青岛美育教育的“生力军”。
除了优异的美术成绩,在2025年高考中,海山学子文化课600分以上53人,重点本科人数达361人,本科录取人数突破千人大关,本科共计录取1012人。
2025年,青岛市为应对高中学龄人口高峰,在全市选定2所民办高中设立公办普通班,海山学校位列其中,这一政策亦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高度认可。
从1995年依山傍海的那片初心热土,到如今青岛市规模最大、口碑最盛的民办高中,海山学校不仅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教育变迁,更以一次次突破性探索、一项项扎实的育人成果,为青岛民办教育破解发展难题、探索优质路径提供了“海山方案”,塑造了民办高中的“青岛样板”。
(青岛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