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訾鸣: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保障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abmin     发布时间:2025-9-28 点击数:278

 

在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深化、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制度环境与优化内部治理成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策层面的持续规范与引导,旨在推动民办学校将发展重心从追求规模效应转向提升教育品质、凝练办学特色、完善治理结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民办学校自身的努力,更需配套政策的精准支持与有效监督,着力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

回溯政策演进,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始终是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议题。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系统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来,相关政策文件持续强调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基本原则,核心目标在于清晰界定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对于民办学校而言,这一制度框架为其摆脱传统经验式管理、家族式控制的路径依赖提供了明确的改革方向,是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是扎根中国教育实践、与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治理模式。 该制度并非对西方教育治理模式的简单移植,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它强调与我国国情、教情的深度契合,尤其注重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能够有效统筹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规范与活力,是支撑民办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需与时俱进地丰富与发展。 当前,民办教育已从解决“有学上”的供给问题,转向满足“上好学”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这一转变要求民办学校必须在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和育人模式上实现突破。相应地,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重点也应从基础性的规范建设,转向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内涵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制度创新驱动质量提升。

将党的领导有机融入治理结构,是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要求与独特优势。党的领导优势融入内部治理,学校重大决策就能跳出单纯逐利逻辑的桎梏,真正具备服务大局的战略定力与长远眼光。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民办学校高效的执行力,就能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整合资源应对急难险重任务。党的思想建设优势转化为学校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就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创造活力。党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可以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协调家校社关系,从而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执行与持续改进的制度保障。当前,部分民办学校仍存在董事会职责不清、校长办学自主权受限、民主监督渠道不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构建以学校章程为“宪法”的现代法人治理体系。这包括明确董事会(或理事会)的战略决策地位,保障校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并切实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在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协同高效的良好治理生态。

以改革创新驱动教育供给优化,是现代学校制度保持先进性的动力源泉。 民办学校应充分利用其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的特点,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例如,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和智慧管理的实现路径;聚焦社会急需和未来产业方向,打造特色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些改革创新,民办学校能够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展望未来,在更加成熟的现代学校制度支撑下,民办教育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我们期待看到,一批治理能力现代化、育人模式特色化、教育质量优良化的高水平民办学校快速成长。它们将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以其成功的实践案例,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訾鸣 系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7867;累计访问人数:950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