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10-17 点击数:2514

崔小璐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决定》,到2011年全国“两会”上“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小组讨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一个问题一直被公众所关注和热议,与之相呼应的是,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校,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采取各项措施来“减负”。然而事实表明,由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引起的社会负面影响并没有真正消除,反而感觉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笔者认为单纯从教育系统内部找根源,以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有点缘木求鱼,成效甚微,而挖掘问题背后的社会根源,将这一问题放回到社会大背景中去,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层考量,有助于认清这一问题的本质,找寻 “治本”之策。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所指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所指,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这一问题所指千差万别,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压根就没有统一的说法和标准,基本是众说纷纭,凭感觉说事。赞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学者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科目繁多、课程难度偏大、作业量大、简单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等,由此造成孩子心理负担(学习焦虑等)、生理负担(睡眠不足,体质下降等)以及异常行为(如课业压力大而自杀)。也有不少学者不赞同此种说法,对课业负担本身持肯定态度,表示学生课业负担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通过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强制外力来实现,通过一定课业负担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和任务,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由于课业负担的轻重是很难鉴定的,它因人而异,与个体有无学习兴趣和承受能力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根据一些现象来谈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更不能依据课业负担轻重标准来进行“减负”,如减少上课时数、取消作业、取消考试制度等。因为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的结果并没有使人们对这一问题感到释怀,反而由这一问题产生的焦虑感越来越重。因此,我们当前谈论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由此衍生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从学校、家庭到社会,从观念、文化到制度,无不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的任何问题都带有很强的社会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涉及到学生、家庭和学校,这些主体都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因此,笔者在此要谈的是“使学生课业负担成为问题的问题”以及因这些问题而采取的“减负”措施所带来的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二、减负,何以成为问题

存在问题,必然探究其成为问题的原因,目前学界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原因大致归结为:家长传统的思想(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望子成龙”等)、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弊端、就业竞争等等,于是家长、学校、以及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成为问题之源和指责的对象,从逻辑上看,这些指责无疑是有道理,但是却掩盖了问题的真相。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363;累计访问人数:622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