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九部门发文鼓励春秋假探索,上海的春秋假能来吗?

作者:abmin     发布时间:2025-9-18 点击数:185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其中明确: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不改变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教学与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机会。

上海中小学的春秋假能来吗?

春秋假并不是全新事物

其实,春秋假并不是全新事物。过去,在农村的中小学,春秋两季农忙的时候都会放春秋假。后来,随着双休制度的推行,这种放假安排逐渐被取消。这几年,国庆、五一长假的旅游扎堆、抢票艰难、调休疲惫,让呼吁春秋假或灵活假期的需求又出现了。此前,曾有一项调查显示,71.3%的受访者支持在大中小学放春假。

鼓励各地探索设立春秋假的政策也非首次提出。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已提出,地方政府可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此后,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均重申类似方向。

2020年,教育部明确表态:“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的前提下,学校放假时间包括春秋假时间由各地、高等学校结合实际做出具体安排”。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绝大多数省市还没有对春秋假做出明确、统一的政策性规定。

今年3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新民晚报记者发现,各个地方的实践正在逐步展开。2024年8月以来,广东佛山、浙江舟山、湖北恩施等地已陆续宣布将试点或施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

放假是一个系统工程

客观地说,春秋假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依靠教育系统的一己之力。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时,新民晚报记者就做过调查,老师和家长纷纷表示,增设假期面临诸多考验。

中学高年级教师坦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存在,要安排春秋假,不仅有时间上的困难,更怕孩子们“心玩野”,尤其是到了春季,毕业班的学业考、高考都进入了倒计时,最早的学业考就在5月初,抽空放假“实在有点难”!而一些区教育局的负责人也很是无奈,春秋假不是简单的放假,而是系统性工程,中小学课程安排紧凑,教材内容与寒暑假周期深度绑定,若插入春秋假,教学节奏可能会被打乱。

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顾虑。双职工家庭“最怕孩子放假”:孩子凭空多了几天假期,自己的带薪休假还不能充分落实,别说亲子出游,谁照看孩子都是一个问题。

既要政策配套更要放下焦虑

从2004年就开始探索“错峰”春秋假的浙江杭州,让杭州家庭得以共享亲子游时光,令不少人羡慕。但从设立春秋假以来,确实也有人喜忧参半,大多数父母遇到的难题正是“无人带娃”的困扰。为此,杭州市教育局回应,对春秋假期间无能力照管孩子的家庭,可以通过开展春秋游、课后服务等形式,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

其实,尽管上海没有放春秋假的明文规定。但教育部门也通过“行走课堂”等教育创新仍有不少学校选择在春秋季开展若干天“行走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触摸真实的自然与社会。

要让春秋假真正“活起来”,要打破学校、家庭、社会的边界,构建多元协作网络。一位教育专家就曾表示,春秋假的实行取决于社会能否形成“家校社共育”的局面,最直接的一项内容就是全面推动职工的年休假制度,政策的配套能帮助家长们放下方方面面的焦虑,这样春秋假才能从“难题”变为契机。

    (上观新闻)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6228;累计访问人数:94218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