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综合上海教育新闻网消息)8月20日-22日,第11届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用海内外教育专家、科技大咖、企业家齐聚于此,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精神指示,共探教育变革新路径。现场还发布了《AI+教育:助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智库报告》,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智慧新动能”。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郑惠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等出席。

当机器人跳起灵动的查尔斯顿舞,当脑机接口技术走进特殊教育课堂,当AI能精准读懂学习者的情感……一场科技与人文碰撞的盛会,点燃了“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强国”的讨论热潮。
科技人文齐闪耀
跨界融合共探教育未来
“未来已来,教育先行!”伴随着小荧星艺术团《我是未来》的欢快旋律,大会在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刘舒佳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多位“重量级”嘉宾率先登场,从政策、公益、国际交流等维度,为教育强国建设“把脉支招”。高德毅直言,教育强国建设需打破“条块分割”,让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则以“教育公益的温度”为主题,分享基金会多年来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学校倾斜的实践,如“乡村教师赋能计划”已培训超万名基层教师;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更带来好消息——目前全国已有超300所民办学校开展AI教育试点,探索出“个性化学习+素质培养”的新路径。

主旨演讲环节,胡卫在“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演讲中,举了个生动案例:深圳某中学借助AI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云端”完成化学实验,不仅规避安全风险,还能反复操作直到掌握原理,“这样的创新教学,正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面对“VUCA时代”的挑战,提出“教育要像‘弹性海绵’”,她以学院与科技企业合作开设的“AI商业应用”课程为例,说明教育需快速响应产业需求;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则分享了“跨国课堂”的趣事——该校学生与挪威高校同学通过AI翻译系统共同研讨哲学课题,“让世界成为共同课堂,不是口号,而是每天的实践”;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司长Alexander A. Mejia更带来全球视野,他提到联合国“AI赋能教育”计划已在非洲20个国家落地,通过智能终端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英语、数学课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携手”。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李康深入剖析了情感AI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展现技术如何理解并回应学习者的情感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分享了智慧教育的前沿创新成果,描绘了未来校园的智能化图景;乐乐课堂CEO、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亚洲董事会董事毛颖探讨了教育未来的发展;强脑科技创始成员张胜男则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在个性化学习与特殊教育中的突破性应用,引发广泛关注。
公益环节则传递出教育的“暖心底色”,向长期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杰出代表致敬。由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宣海进行颁奖,上海梦想成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何培新、乡村教师科教赋能项目发起人胡靖等获得表彰。他们的坚守与奉献,彰显了教育公益的温度与力量。
据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郑惠强,民盟上海市委新阶层参政议政副主委、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组委会负责人宋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人教育成长计划项目负责人黄国忠等多位嘉宾共同发起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人教育成长”倡议,呼吁全球教育界共同努力,推动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AI+教育”智库报告发布
干货满满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大会现场,AI科技与教育的碰撞令人惊艳。如,未来书房智能督学系统的重磅发布,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全球顶尖AI+移动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机器人舞蹈秀——查尔斯顿舞·机器人,灵动的机械舞步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的高精度控制能力,更寓意着科技与人文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的成果发布环节,新华网上市公司研究院、国声智库、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组委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及《经济窗》编辑部联合推出的《AI+教育:助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智库报告》。这份凝聚多方智慧的报告,不仅系统梳理了AI+教育的发展现状,更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报告体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比如,AI不仅能生成教学课件、批改作业,还能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互动数据、作业完成情况,为每个学生定制“专属学习路径”。报告以数据说话:全球AI教育市场规模已达21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5%,而AI能让教学效率提升30%以上。更重要的是,AI正在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壁垒”——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资源库,西藏那曲的学生能学习北京名师的课程,视障学生能借助AI语音识别技术“阅读”课本。
报告也不回避“AI+教育”面临的挑战。如,数据隐私安全问题突出,技术的“可靠性”也有待提升,教师的AI应用能力存在“短板”。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国际层面技术标准也不统一,文化差异等也阻碍合作。
报告预测了“AI+教育”的未来趋势:多模态AI将成为主流,学生能通过语音、手势、表情与AI教学助手互动;VR、AR 与AI融合,将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MaaS(模型即服务)模式将普及,教育机构无需自己研发AI模型,只需通过API调用即可,大幅降低技术门槛。
从机器人舞蹈秀到脑机接口技术,从公益故事到智库报告,2025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用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盛会,展现了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正如《AI+教育》智库报告中所说:“AI不是教育的‘替代品’,而是‘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