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新京报消息)“爱国是西南联大的底色,也是清华人心中最深的烙印。”8月21日上午,4000名清华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迎来开学典礼。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在开学典礼上发表题为“刚毅坚卓 奋发有为”的讲话,向全体新生讲述了清华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1937年临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祖国西南边陲延续文脉的烽火岁月。
李路明表示,“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校训,蕴含着刚健、勇毅、坚忍不拔、卓然超群等丰富内涵。镌刻着“刚毅坚卓”四个大字的纪念碑在清华园巍然挺立,传递着穿越时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保留中华文脉、保存学术薪火、培育人才抗战建国,百余所中国大学冒着炮火和硝烟,几经辗转,向西部和南部的大后方完成一次成建制、大规模的集体迁徙,实现了在战火中长期流亡却顽强生存发展的壮举。”
李路明讲述在西南联大期间,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写就《国史大纲》,以此勉励同学们要深切领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做光荣自豪的中国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活力。同时列举1100名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缪弘等许多联大学子因此献出年轻生命;著名物理学家、联大教师周培源等后方联大师生用“上前线的激情”读书和工作,服务国防、担负建国重任等一个个感人故事,鼓励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发愤图强、实学实干,谱写爱国奉献的青春之歌。
“西南联大是清华校史中值得铭记的特殊篇章,‘刚毅坚卓’的精神与清华的历史和传统一脉相承,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的集中体现。”李路明最后勉励同学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续联大师生留下的宝贵薪火,勤学笃行、敢为人先,刚毅坚卓、奋发有为,在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