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教育新闻网消息)7月12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海体育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高层论坛暨第六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体育大学开幕。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顾红亮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李崟致欢迎辞,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英教授致辞。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职秘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叶柏荣,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泽军,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夏铭娜、学(研)工部部长王丽娜、教务处处长蔡玉军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胡德平主持。
会议由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上海体育大学主办,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大学研究基地、上海体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上海体育大学体育德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中心联合承办,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办公室协办。来自全国15所体育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顾红亮指出,一直以来,上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深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作为行业类特色性高校,全国15所体育院校围绕中央部署要求,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体育特色,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上海体育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顾红亮强调,围绕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增强育人实效,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深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高校要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学习新方案、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优势细化贯彻落实举措,提前谋划,构建推动落实“新方案”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要提高“概论课”课程质量,扩大“专论课”“个论课”覆盖范围,注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更多校本方案和智慧。二是推进思政课案例教学改革。要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和历史文化,编写富有校本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创新探索更多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教学方式方法。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坚决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任务要求,细化各项工作举措,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研修、交流研讨、国情调研的机会,优化职称评聘等成长激励政策。要以推动案例教学改革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开展教师教研活动,培育打造案例教学精品课,提升全体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
李崟代表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欢迎。他指出,全国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理事单位每年轮流组织一次全国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引领15所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全国体育院校探讨行业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共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下一步,上海体育大学将立足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立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体育特色课程思政群;立足日常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推出有组织有导向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理实融合的思政课案例教学。
王海英在致辞中指出,这次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不仅是对思政课建设的一次深刻思考,更是对体育强国建设的一次有力推动。体育院校的思政课,不仅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要结合体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是要坚守初心,牢记思政课的使命。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勇于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合体育院校的特色,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三是要加强交流,共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开幕式上,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就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出倡议,15所体育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代表签署了倡议书。随后,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就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出倡议:坚持党的领导,共担时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共建发展平台;坚持体育特色,共谱合作新篇。倡议号召全国体育院校要胸怀“国之大者”,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体育院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泽军和上海体育大学学(研)工部部长王丽娜、教务处处长蔡玉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晓丽共同发布了上海体育大学“行走中国”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项目线上程序。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体育大学“大思政课”建设,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人文行走办公室联合开发了上海体育大学“行走中国”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项目线上程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边走、边看、边学、边讲中感悟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上海体育大学“行走中国”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项目主要包括移动党课、思政行走、人文行走、追寻足迹四个板块,移动党课主要面向党员师生开展沉浸式党课教育,思政行走主要对应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情境式思政教学,人文行走主要针对港澳台学生开展观察式实践体验,追寻足迹主要彰显自身优势开发特色化教学资源,目前主要开发了“习近平上海足迹”和“习近平体育足迹”两个教学资源。
开幕式前,大会邀请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终身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公龙以“如何培育党的精品理论课”为主题作主旨报告。
大会设全国体育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沙龙和院长论坛、教学研讨、教学比赛与展示环节。书记沙龙和院长论坛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和“高质量党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展开研讨,教学研讨聚焦“体育特色‘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题,结合各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举措与成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届教学比赛与展示按照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比赛规则开展,来自全国各体育院校的14名思政课教师参加比赛与展示,河北体育学院张心恬、上海体育大学陈琪伟荣获特等奖。
7月13日上午,与会人员赴上海体育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点位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和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参观,实地考察学校“习近平上海足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路线开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