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几年来,我也遇到过很多不可理喻的学生,特别是在最初刚入职的五年里,血气方刚的我也很“较真”也很坚持原则,一度跟一些学生发生摩擦和冲突,我总是气冲冲地去找班主任找教导主任,但是最后经过班主任和教导处的协调,在学生被班主任要求来向我道歉的时候,我都选择了必要的”妥协“:我跟学生推心置腹,让他们换位思考理解我,最后学生都很真诚地跟我道了歉,再后来,我发现跟我发生过冲突的学生反而跟我更亲近,直到现在他们有些人还跟我联系,甚至称呼我为他们的”恩师“。曾经,我一度和教导主任争论学校要不要把一些违纪学生开除出去,我拿我实习的某区重点中学为例,高一入学后不到两个月就开除了三位学生,我主张对于那些实在“恶劣的学生学校要坚持原则该清退就清退,教导主任当时反问我:”你开除了他,你要让他去哪里?呆在家里?这样的学生往往都是父母管不了的。到社会上去混?去打架斗殴、偷窃扒拿、危害社会,然后关进监狱?叶老师,你要知道,我们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我们却把暂时有问题的学生推给社会,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当时,我根本不理解教导主任的话,还跟她争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我觉得她说的太有道理了。那些"问题"学生,后来在学校里并没有变坏,最多也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后来走上社会很多人现在已经小有成就了。
再回到这件事情上,据很多同学反映,这位同学平时跟大家关系很好,很开朗乐观幽默,集体荣誉感很强,读书方面虽然不是很努力,但也没有影响到班级其他同学,唯一可能影响到的是班级的平均分和最后的升学率或者说一本率,我估计这也是班主任执意要他退学的原因。其实,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走读书这条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走得通读书这条路,如果学生只是自己不喜欢读书,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班级,身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尽到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没有让他朝坏的方向发展,没有让他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偏差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就可以算是成功了,完全没必要把他最后的退路都给断绝。从教十几年,教过2000多位学生,我还从没有遇到过一个完完全全不要读书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尽到教育的责任了,也就可以无愧我心了。我原来有一个学生对读书一点兴趣都没有,成绩极差,他的班主任一直在鼓励他,后来看到他实在走不通读书这条路,就跟他深入交谈了一次,了解到他根本不想读书只是因为家里人要求他读书才不得每天来学校的情况后,建议他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再浪费青春耗在学校里了,然后再跟他的家长联系沟通,达成一致。高二会考后,孩子的家长同意孩子退学,这位学生后来到了一个公司从事营销工作。在一个教师节,他西装革履地来办公室看望班主任和我们这些任课老师,说他到了社会之后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感谢老师当初的指点与教诲。我想我这位同事的教育同样是成功的。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不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要给他们希望给他们机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让他们对生活对未来丧失希望丧失信心,更不能断绝他们的退路,否则,十六七岁的孩子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乃至报复社会。
要追究这件事究竟是谁的责任在我看来已经不重要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更需要去反思这件事何以会发生,在今后我们又当如何去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否则,悲剧还将继续不停地重演。
这件事让我领悟到:学会必要的”妥协“,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与坚持原则同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