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综合上海中华职教社消息)5月18日,在“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作对话演讲,题目是“职普融通的内在统一性”。
“职业教育,职普融通涉及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类型,多对矛盾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职业教育一定是关乎科技、关乎产业、关乎所有社会事业的教育。”5月18日,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作了题为《基础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的沙龙交流。以下是他的主要观点:

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关乎科技、产业与社会事业
胡卫强调,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途径,关乎科技、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凸显了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社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大学生面临就业难,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短缺。同时,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对教育资源配置和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必须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打破壁垒,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胡卫指出:“职业教育在作用领域上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四大教育类型”;其在工作原则上关联“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满足人民群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等五对重要关系;其在发展目标上指向“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等“六个力”。可以说,“职普融通”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是“关乎科技、关乎产业、关乎所有社会事业的教育。”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途径,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如就业结构性矛盾、职普不等值、中考加剧中学阶段升学竞争,以及人口出生率下降等。他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发展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职普融通的发展脉络:从受轻视到被重视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其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从被轻视到逐渐被重视的过程。胡卫回顾了职业教育的历史观点,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一、普职贵贱之分说。前工业化时期,也多是把普通教育定位于精英教育,而将职业教育排除在教育领域之外。
二、职业教育泛化论。认为所有行业都是职业教育,把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界限完全模糊化。
三、职普双轨论。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坚守各自的教育特点,以确保不同类型的教育都能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四、职普融通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统筹协调、转换衔接、开放互认、合作共赢,实现两类教育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从而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普融通认识论的演进逻辑从等级对立(贵贱说)→ 概念混淆(泛化论)→ 体制分立(双轨论)→ 走向协同(融通论)等四个阶段,
自古以来,我国先贤基于政治、民生、人文、自然等要素所提出的诸多教育思想,可谓星辰璀璨,其中蕴含的人才观、能力观、知识观、科学观等更是弥足珍贵。
黄炎培先生在1917年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他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更是为“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和“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一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职普融通的实践路径:打破壁垒隔阂、满足发展需求
如何实现职普融通?胡卫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路径和机制。譬如,使职普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等方式,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隔阂。再譬如,倡导开展综合高中试验。设立综合高中并不是将中职普高化,而是把高中学术课程与技职课程融于一校,并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学术课程或技职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引导高中阶段学校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总体而言,除了保留“少而精”具有品牌特色的中职学校外,新设新建的高中阶段学校应该主要定位于科学高中、艺术高中和体育高中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有序布局建设一批科学高中,稳步实施“脱颖”计划,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
胡卫指出:“职普一定要融通,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而且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很重要的品质。”他认为,我国迫切需要推动建立职普互通互认、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
职业教育的未来愿景:让职业教育真正大有可为
胡卫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希望,有一天职业院校出身的人能够成为院士,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他提到:“德国科学院可以有职业院校出身的院士,如果中国有更多职业院校出身的人能够当上院士,职业教育自然也就吃香了。”职业教育应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专业硕士,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不断完善职普融通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真正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