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三湘都市报消息)4月18日,一场聚焦民办教育发展的会议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民办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民办教育的创新发展战略及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民办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积极探寻新方向、新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蓬勃发展的格局,已成为我省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底,我省共有0.98万所民办学校,占全省学校的27.7%;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01.82万人,占全省在校学生的13%。
当前,民办教育正处在加快转型的新时期,民办教育该如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认为,民办教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79年—1999年新发展阶段,2000年—2015年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2022年民办教育规范调整时期;从2023年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学校发展应该要满足老百姓对多样化需求的需要。”
刘林表示,民办学校需以特色化与稳健化双轮驱动发展。一方面,应把握国家教育创新政策带来的新机遇,跳出与公办教育同质化竞争的局限,立足社会需求与制度导向,积极探索新学科、新专业及基础教育新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民办学校必须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方位筑牢防线,将发展重心聚焦于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建设,以稳健运营保障可持续发展。

“民办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民办学校的办学授权,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路。”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静表示,我省部分民办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执行实践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打造了特色品牌,“民办高校要用好自己创业者的身份盘活民办教育系统的资源,积极探索一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解决问题。”
刘静还希望,省、市民办教育协会要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聚焦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扮好智库角色,为广大民办学校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我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范办学是民办教育行稳致远的生命线。民办学校必须树牢规范办学意识,以敬畏之心严守教育政策法规底线。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张放平表示,民办教育机构首先应从完善法人治理体系着手,构建权责明晰、决策科学、监督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在招生、收费、师资聘用等各个环节公开透明、有章可循。同时,应将强化文化引领作为发展根基,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深植学生心间,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张放平认为,各级民办教育还应及时调整办学方向,重新校准发展坐标,推动民办教育迈向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