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树达学院消息)3 月 27 日下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工作推进会在上海杉达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深化协同共建机制,共筑马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切实推动校际结对共建任务走深走实。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由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校党委副书记陈暐出席并讲话。四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
陈暐在讲话中表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和上海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关要求,四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结对共建工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民办高校中的市级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本次结对共建工作中,承担牵头共建和协同共建的双重任务,期待今后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带领和指导下,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思博职业技术学院马院共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深度融入结对共建体系,加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为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对民办高校在马院和思政课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指出民办高校马院建设应继续锚定“特色”进行破题,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充分挖掘各校特有的资源禀赋,善于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主动探索建立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间跨域跨校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同时,他明确了结对共建的落地策略和具体路径,提出了组织暑期高级研修班,打造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团队;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入复旦马院精品课程团队开展同课共研;以复旦优质资源支持民办高校打造高水平论坛等,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平台共筑等真正使本轮结对共建工作落地落实,并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
会议由 3 家协同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汇报学院建设情况。我校马院院长游昀之系统阐述了本轮马院结对共建的目标和任务,提出要立足民办高校马院和思政课建设实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充分把握“大手牵小手”结对共建的政策机遇,发挥学院在结对共建新样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学院间的资源流动,力求实现聚力增能,努力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牵引学院整体建设发展,全面统筹推动杉达马克思主义学院“六大建设”工作,即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同时,主动发挥市级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辐射作用,深度融入共建体系,与兄弟院校一道,共同推动上海高校马院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马院院长沈李全面总结了学院建设情况,提出坚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集体备课“四化五备”特色,即通过动态化学情分析、结构化教材重构、差异化方法设计、情境化案例开发、生活化话语转化备学情、备教材、备方法、备案例、备教学话语。同时以“校园文化润心、乡村文化铸魂、历史文化启智”为框架,依托傅雷生平陈列馆、浦东历史博物馆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起“课堂教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的育人链条。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教学竞赛—科研项目—育人成果”转化机制,即“理论教学系统化、实践教学品牌化、教研成果项目化”的发展路径,为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马院院长沈李全面总结了学院建设情况,提出坚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集体备课“四化五备”特色,即通过动态化学情分析、结构化教材重构、差异化方法设计、情境化案例开发、生活化话语转化备学情、备教材、备方法、备案例、备教学话语。同时以“校园文化润心、乡村文化铸魂、历史文化启智”为框架,依托傅雷生平陈列馆、浦东历史博物馆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起“课堂教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的育人链条。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教学竞赛—科研项目—育人成果”转化机制,即“理论教学系统化、实践教学品牌化、教研成果项目化”的发展路径,为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