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第一教育专业圈消息)近日,由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出的“科学教育蓝皮书”新鲜出炉,针对科学教育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行动指南和决策咨询。

2025年3月20日出版的《上海教育》杂志推出相关专题,并邀请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撰文分享,社会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科学教育的行动路径。

构建多元协同的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网络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胡卫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重构创新版图,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对支撑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科学教育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关切和支撑路径。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随后各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校科学教育改革探索,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陆续展开。
在我国,加快推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引、实践探索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探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当前科学教育培养目标单一、社会对科学教育的认识较为窄化、科学教育相关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科学教师及社会资源仍较为短缺等。目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进程中诸多基本问题、行动逻辑尚未厘清。
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纷纷对科学教育投入了更多关注。基于科学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几乎所有国家及地区均将旨在提升科学素养的教育纳入其教育目标,并以不同的学科领域、教育模式探索科学教育发展。
根据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最新的研究分析,推动科学教育的关键是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教学,把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数学、人工智能等融为一体,既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又体现多样化、个性化。而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不仅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还需要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的协同机制。
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为主、多方参与的发展模式。
要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为主、多方参与推动科学教育优化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需要发挥核心的统筹作用,畅通多方参与合作的协调渠道;教育为主,即坚持教育部门和学校是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责任主体;多元参与,即需要联合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
建立集聚专业优势,多元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需要在全社会确立这样的共识,即推动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中小学和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的职责,尤其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服务教育的功效,不断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注重系统建设,形成学校、社会一体化的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网络。
通过探索中小学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进入大学和科研机构参观、使用大学实验室及图书馆的机会与便利条件,让学生接触到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增进他们对科学发展的理解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期望随着对科学教育研究的深入,能够真正厚植科学教育沃土,让科学教育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和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