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胡卫: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5-3-26 点击数:2845

本网讯(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官微消息)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近日提出,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image.png

上海正聚力新质生产力,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2024年,本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对高层次、顶尖人才需求规模持续居高,复合型与经验型人才吸引力上升,紧缺岗位聚焦研发、设计等高端领域。


面对产业需求,亟需优化本市先导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为此,市政府参事胡卫牵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所副所长杜瑛等参与组成课题组,对相关部门单位、6所高校,以及10余家先导产业的头部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建立基于就业和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快速响应机制

政府和高校协同强化人才需求预测和招生结构动态调整,推动基于产业需求的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建设。成立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由政府领导、企业高管和高校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和规划。强化高校内生动力,促进其紧跟重点产业新需求和科技发展新趋势,推动学科交叉与课程体系更新。

 

建立课程与教材快速更新与共建机制

以课程为基本组成单元,建立课程与教材快速更新与共建机制;建立动态的行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定期审核并更新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学科和课程内容能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建立教材快速更新机制,将能力培养和产业实际场景等要素融入教材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学科交叉与灵活化课程体系建设。

 

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试点深度对接科技和产业前沿的未来战略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在特色鲜明的市属理工类应用本科高校,以校企双元、需求导向方式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企业订单式培养、校企精准协作的方式培养供给技术技能骨干等劳动知识密集型人才。

 

深化产教联合育人共赢机制

构建高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全链条合作共赢机制,明确高校和企业、产业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分担机制,让企业有培育人才的动力和活力;充分运用财政和税收杠杆,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参与育人的内生动力;加大政策供给和制度支持产教融合,发挥重大项目引领带动效应。如在实施卓越工程师专项中,保障企业在工程硕博招生选拔、课程设置、项目实践等环节的话语权,持续优化项目合作机制和模式,增加学生留用率。将工培生培养、工程硕博参与作为申报重大专项的参考依据,让企业愿意提供具有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攻关项目。

 

重塑办学评价新机制

改革办学评价体系,统筹建立涵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类活动的评价体系,构建体现企业和社会等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要考虑产业行业急需,构建差异化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完善企业导师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产教融合企业和企业导师的积极性。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7511;累计访问人数:8317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