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教三十六年来,很少为教学上的事激动。然而,来杉达学院工作以后,我却常常被杉达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所感动。
杉达学院有着良好的教风。教风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杉达学院的教师身上表现的是杉达学院的以诚信对待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精神。有一次我在走廊上看到六七个学生,手里拿着试卷,排着队站在西语系教师办公室门前。我问:“你们站在这里干什么?”她们回答:“考试成绩不好,老师找谈话。”我激动不已,推门进去对西语系的几位老师说:“姑娘们,谢谢你们。”她们回答:“没事,程院长。这是应该的。”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任务,教师的劳动价值会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学院的会议室从来不上锁,这是因为,几乎每天中午都有教师在那里找学生谈话或作学业辅导。每天下课铃声响后,走出教室的教师都带着大包的作业本。这是杉达学院独特的大学精神和文化。有位老师对我说,批改作业用去了她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教风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旗帜,良好的教风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今年,外语学院学生的作业量大幅度增加,有的学生甚至做到凌晨一点钟,但没有学生抱怨。从大一到大四,每年的寒暑假都布置了作业,教师希望学生在假期也有所收获。但对老师们来说,这意味着又有大包的作业本要批改。杉达学院的教师实践的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需要教师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 有这样一位教师,家里突遭不幸,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不声不响,坚持完成各项工作。我为之动容。我动容是因为她无私的奉献;我动容,又因为杉达学院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教师为教育事业,默黙地奉献。奉献已成为杉达学院的传统和风格。今天,我们在规划杉达学院发展蓝图的同时,我们重视杉达学院传统的传承,这种传统大学文化是杉达学院发展的根基。
杉达学院正在营造着良好的学风。学风是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风貌的综合表现。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回首教学生涯,最牵动我心的是朗朗读书声。在杉达校园里,忽然传入耳膜的朗朗读书声常常使我激动不已。对教师来说,朗朗书声体现的是一种学习风气,是学生内心精神文化素养的塑造。学风改变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的勤奋刻苦。有一次一位学生来找我,说:“老师,我前两次的作业完成的不好,我重新做一遍,您给我重新打分,好吗?”我又激动不已。以前是老师找学生谈论文开题,打“烂”了电话都没回应;现在是学生在教师办公室门前,排着队等候老师的“接见”;以前常有学生不交作业,现在的作业本干净、整洁,书写规范;以前旷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如果教师比学生晚一步进教室,学生会说:“老师,您迟到了。” 悄悄变化着的学风常常使我感到惊喜。这是一种原动力,是推动杉达学院发展的精神动力。
杉达学院凝聚了一批认同杉达办学理念、热心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教职员工。杉达学院的学生工作离不开辅导员。杉达学院的辅导员怀着一份教书育人的职业憧憬,投入到这份琐碎繁杂,需要无限付出的职业中。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我们总能在班级门口或军训场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组织召开班会,下宿舍、进课堂,用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杉达学院连续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辅导员功不可没。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也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这句最简朴的话语,承载着我们对全体学生的希望,承载着我们对实现“杉达梦”的企盼。
(程星华:系外语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