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郅庭瑾: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11-26 点击数:444

 

 作者:郅庭瑾(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高中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向上贯通高等教育,向下衔接义务教育,横向联结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生活,兼具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为终身学习和美好生活打基础等多重使命。当前,高中阶段学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普通高中学校分层加剧,唯分数、唯升学痼疾仍未完全破解;中等职业学校吸引力不足,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提升育人质量……

  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能够上下牵引、促进教育供给与受教育者个体禀赋多样性相匹配,能够供需碰撞、助力育人成效与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多样性相匹配,成为决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教育体系高质量构建的关键因素。

  重新审视普及化高中教育的定位与属性

  回顾历史,我国高中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大众化到普及化的演进发展。精英化的高中教育,主要依据学业成绩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筛选和淘汰,优胜者获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随着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高中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前期基础和准备出现了事实上的分化,需要对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属性进行全新审视。

  我国中小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面临第一次教育分流。实现分流的机制首先是学轨制,即普职双轨;其次是“学校分层”,即高中学校校际纵向分割,从而构成“双轨道+金字塔”式的高中办学格局。相关调研显示,这种高中分流格局使得部分受众陷于“优质高中—一流大学”之间路径依赖的固化认知,进而愈益执着于中考成绩。初中为义务教育阶段,本应遵循教育规律,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优质均衡为价值;初中后首次分流,本应体现教育的分类功能,识别和遴选学术创新与技术技能人才,进而适性扬长、因材施教。但在目前高中严格分层的格局下,初中后的首次分流却成为依分数层层筛选生源、进入不同学校、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起始性因素。

  在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建设教育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时不我待的背景下,高中教育迫切需要完成如下转换:一是回归基础性。高中是基础教育的完成阶段,应彰显基础教育之“基”的属性,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育人方式应突出普及教育之“面向人人”的定位。二是强调通识性。高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从“普职双轨两分”式,走向两种类型教育内在一致基础上的多重目标融通和多元任务整合,以通识教育为共同追求,在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的同时,为未来生活奠基,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三是彰显差异性。人天资禀赋的多样性决定了高中教育需要与受教育者多样化的需求相匹配;科技和产业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高中教育需要与时代和社会多样化需求相匹配。这意味着高中教育亟待彰显特色化和差异化,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结构协调释放高中分类培养人才的内在活力

  在长期发展中,中职和普通高中两种类型教育形成了两套相对独立的育人体系和制度支持系统。在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基本以普高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年职业教育毕业生仅占当年高中阶段毕业生总数的4%。普职“大体相当”政策自1983年正式提出,之后四十多年来始终是我国高中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理念,这是国家在特定时期发展高中教育、协调教育类型结构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教育政策安排。

  但随着时代发展,由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等复杂因素,普职比例和标准亟待重新设计,因地制宜按需配比。尤其是职业教育被视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类型的今天,其关键价值在于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潜能和成长需要,在于支撑现代化发展对工程技术和动手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如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比例仍沿用一个恒定数据,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需求不适配,也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功能定位不适应。当前,迫切需要推进制度创新以建构适性扬长、因材施教的高中教育生态,自主培养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扎实稳固的基点支撑。

  优化高中教育结构的三条路径

  优化高中教育结构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通过多种路径释放高中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一是推进职普两种类型教育在高中学段融合贯通、协调发展。高中阶段的职普融通问题是高中教育结构和体系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高中育人价值、育人目标、评价标准、人才质量等内在一致性逻辑的统一。只有构建两种类型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和外在一体化,才能进一步探寻分类培养人才的可行路径和实现机制,让拥有不同潜能和优势的孩子都能获得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支持,助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二是推进已有高中学校类型化发展。我国高中阶段学校规模巨大、类型层次多样,办学水平差距显著。普通高中里既有办学质量卓越的一流高中,也有占据半壁江山、力量相对薄弱的县域高中;中职学校既有引领行业前沿的一流职校,也有面临“关停并转”的薄弱学校。复杂的教育形势、迥异的办学水平、高度分化的受教育者个性化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等因素交织,需要由国家和省级层面高位统筹规划,市县进行类型化建设探索,通过丰富学校样态、分类发展和建设、以育人过程和方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等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三是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多样化。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同等的尊重保护与适合的激发培养。高中教育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发展优势潜能,创设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的育人场域,让自主选择的课程成为高中育人目标的泛在载体与普遍手段,让差异化、定制化的高中育人方式成为高中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常态。

  要注意的是,高中教育的阶段转换和结构优化需要坚守回归教育本原的价值理念,超越短期功利和分数排名,从厚植民生幸福角度,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高度,确立全面普及时代的高中育人质量观,把每所学校办成人尽其才、人人出彩的主阵地。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6日 15版)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6;累计访问人数:7167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