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第四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在渝举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数:568

 

本网讯(重庆日报信息)10月28日,2024年第四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在重庆移通学院合川校区举行。中德两国高校代表、中德教育研究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高校国际教育和产教融合负责人等汇聚一堂,围绕“AI时代的中德高等教育合作与实践”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兼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立生在作《教育强国建设民办高校何为》主旨报告时介绍,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已有787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391所,职业本专科高校396所,已占全国高校总数(2822所)的27.96%。民办普通高校、职业本专科高校在校生994.38万,占全国普通高校、职业本科高校在校生(3014.99万)的32.98%。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社会认可度、学术认可度、科技竞争力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王立生称,民办教育要由规模增长转到内涵建设,破除过去“跑马圈地”、以量取胜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实现质的大幅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秘书长江波在作《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回顾和展望》报告时提出,近年来,中德教育合作呈现出政府主导,以高等教育为引领、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合作层面多、范围广等特点。未来,应用技术型大学合作将成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新的蓝海。

面向人工智能的未来教育,两国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发力?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纳莫克尔在作报告时提出“适时教育”理念。他解释,面向未来的“适时教育”应包括合理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等。未来的教育强调人与技术互动、以体验为基础的学习,将成为教与学的“新质量标准”。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德国专业认证与中国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人工智能在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影响、创新与前景”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5840;累计访问人数:8346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