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教育部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热门话题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9-30 点击数:641

 

 “全国教育大会发出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动员令,这是我们未来11年的宏大目标和努力方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带来历史机遇。”9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到,教育强国建设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既有系统性的跃升,更有质的变化,需要不断深入和研究。

 

  如何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如何理解本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就社会关切的一系列教育核心话题给予回应。

 

  持续巩固“双减”成果

 

  “‘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可以说,‘双减’是‘小切口,大文章’。”在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就社会关注的“双减”工作,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明确表示,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王嘉毅强调,要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特别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加强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坚决遏制过高的收费和过度的逐利行为。

 

  对此,怀进鹏又对“双减”话题补充强调:“一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事权,全世界都是一致的,特别是关于学科类培训。二是推进‘双减’目的是‘双升’,我们要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更好地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近年来,社会公众不仅关注“双减”如何为中小学生减负,也关注学生课间体育锻炼时间的保障问题。“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具体的小问题,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王嘉毅明确提到,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要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王嘉毅强调,要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本科专业调整力度空前

 

  本科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用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的话来说,本科教育向上看,它直接连着研究生教育,负责给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毛坯”;向下看,它直接连着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它的标准和方向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向外看,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本硕博学生)80%是本科生,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决定这个主力军的质量、水平和贡献力。

 

  12年以来,我国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今年,教育部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

 

  “调整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吴岩说。

 

  如何办好本科教育?吴岩用两句话概括:一是“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二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吴岩进一步解释,下一步要提高3个“适配度”:一是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二是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三是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

 

  在发布会现场,除了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问题,部分记者还关注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热门话题。

 

  多举措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体制改革是上半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怀进鹏接过记者的提问。近期,高校科技体制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教育系统肩负着不可或缺的重大责任。”怀进鹏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七成来自高校。

 

  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服务新质生产力?

 

  对此,怀进鹏强调,第一,要通过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支持高校更有效地发展。“基础研究要坐‘冷板凳’、下足‘笨功夫’,做长期研究和积累。对这方面的评价,要在制度方面给予机会和时间。”

 

  第二,要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怀进鹏进一步解释,要鼓励下第二个“笨功夫”,不是到处找方法,而是在实践、工程、产品中去找问题,并解决、实现创新。怀进鹏提到,不久前,教育部和江苏省一起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此外,教育部正在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化重塑,进而建立一个整体网络。

 

  怀进鹏提到,在探索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要把人才培养、发现问题和建立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期望高校在创造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未来,教育部将支持鼓励一批青年教师深入到长周期的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中,把功夫做足,把研究做透,实现未来创造性知识的发现。将支持长周期的科学项目,同时在评价体制改革和优化中支持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在对外合作发展中也去促进此类工作。

 

  “我们试图通过这样几步,先建立结构、形成生态,以进一步增强高校科技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动力、活力、发展竞争力。”怀进鹏说。

 

  面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怀进鹏强调,有两点是不容置疑的:一是坚定不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二是坚定不移对外开放,推进中国教育与世界各国合作。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打开大门、不断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0827;累计访问人数:6897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