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刘舒杨 王浦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3-1 点击数:2274

 

新闻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对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首先,新质生产力是以自主创新为抓手的新型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具有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工艺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使基于新技术形成的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其次,新质生产力是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效能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效能发展路径。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经济发展形成了硬约束,依靠资源投入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到极限,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依托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再次,新质生产力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在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所形成的创新驱动型生产力,形成于科技资源创新与产业升级转型的历史进程,代表着社会生产能力的质变,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促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新发展理念,将在加大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注重绿色发展与协同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下生产力呈现出的新质态,具有新时代、新技术所赋予的新特征。一是数智化。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是此轮科技革命的驱动性力量,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形态。作为数字化的高级形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二是绿色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绿色科技创新和发展绿色先进技术作为绿色发展的动力,加大绿色科技创新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统筹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箱”,形成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倒逼企业降污减排的政策指引;强化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促使全社会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三是协同化。新质生产力日益具有产业协同、多方联动的基本特征,协同化成为新质生产力之下社会生产的组织形态。新质生产力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实现了资源信息的有效整合,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同时,以生产为中心,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使科研团队赋能企业发展。四是自主化。以自主化保障国家发展的安全性,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特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和技术竞争成为大国博弈新的主战场,为了保障我国的发展安全,抢占国际竞争中的发展优势,必须以独立自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原则。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相比,现有人才队伍尚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人才建设引领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围绕核心技术与关键问题的解决、攻关,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自主化迈进,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聚焦元宇宙、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全球科技竞争领域,争取“先行者优势”,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发展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新技术新赛道上的领军企业和载体空间,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要素生产活力,例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支持共性技术的普及与扩散等。

 

(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作者:刘舒杨 王浦劬

 

《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29日第5版 版名:理论周刊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40636;累计访问人数:62411521